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31日下午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开幕。
这是近三十年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全运会开幕式——为办成一届“全民参与、回归体育、节约朴素”的全运会,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变了1987年六运会以来晚上举办开幕式的惯例,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
大气 学子制造青春气息
开幕式第一个环节是全民健身展演,第一部分是队列操展示,600名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军学员组成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登场。200名女学员出场并用旗语打出“辽宁欢迎你”的字样。第二环节是太极武术展示,表演太极扇和太极球,最后来自沈阳体院的学生集体展示了传统武术长拳。在队列操展示中,200名女学员出场并用旗语打出“辽宁欢迎你”,现场又是一片沸腾。
据记者了解,全运开幕式的看台展示表演团队员,由来自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学院和沈阳城市学院的16800名学生组成。他们放弃了宝贵的暑假,于8月18日准时返校参加排练。虽然表演中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宏大的表演,但骨子里却透着大气,体现了全运会本该具有的“健康青春”之气。
怀旧 重温体育最初面貌
武术展示结束后,1000名大学生登场,集体展示了让现场观众倍感亲切的第九套广播体操。由沈阳师范大学带来的广播体操表演拥有当代国人记忆中最熟悉的校园印象,也是最具中国特色、普及最为广泛的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为了进行广播体操表演的备战,沈阳师范大学的同学们经历了艰苦的训练,“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紧锣密鼓地练习。”负责人孙贺表示,而为了选出最佳的1000人团体,有1050名学生共同经历了集体训练,最终有50名同学成为替补队员,但他们仍然不后悔自己的付出。
开幕式总导演杨嵘透露,“在彩排过程中,当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旋律响起时,在场的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而昨日,当第九套广播体操再次响起时,现场数万名观众也仿佛被带回学生时代,因为当年这可是他们每天必做的运动。
壮观 看台汇成人海彩虹
能够容纳6万名观众的沈阳奥体中心昨天有近1/4的座位“一片蔚蓝”——那是由上万名大学生统一身着蓝衣蓝裤、头戴蓝帽组成的“背景墙”,更妙的是,现场观众直接参与到开幕式的整体表演中。开幕前一个小时,导演指导现场观众如何舞动每个座位上的纸片,以此构成全场七色彩虹的图案。于是电视观众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在宣布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后,原本蓝色的“背景墙”迅速转变为一道“彩虹”,原来是观众们举起座位上备好的各色纸张,组成相应的色块,这一安排让现场6万名观众都参与到了开幕式的表演中,它确实像大家真正参与过的校园运动会,只是如此大的规模,这样整齐划一的动作,确实既大气又亲切。
点火 少年传递出“正能量”
6组奥运冠军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后,本届全运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即将揭晓——如此简约的开幕式,点火会怎样进行呢?第七组火炬手、三位功勋卓著的辽籍教练员出场,射击教练王义夫、羽毛球教练李永波,柔道教练刘永福缓缓跑过一段路程后,把火炬传递给了三位社会各界的代表——他们是“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神舟十号”航天员张晓光和“载人深潜英雄”刘开周,他们代表了海陆空的正能量,也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17时36分,三位火炬手将手中的圣火传递给12名少年代表。代表着未来的12个孩子点燃小火盆,然后火盆迸出火苗,将主火炬点燃,而支撑主火炬台的56根钢柱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团结进取,走向复兴。整个创意虽不复杂,但亲切自然,将“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祖国的未来,用心良苦。开幕式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标志着全运开幕式表演的成功。
相信全国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网民和听众,昨天与聚集在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的几万名现场观众,共同欣赏了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开幕式毫无疑问地在所有人心中树立了简朴、简约与节俭的印象,但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杨嵘口中,这种“简朴、简约和节俭的形象”,却并不等于空洞。
(本报综合消息)
链接:核心解读
火炬塔
核心解读:火炬塔名为“汇聚”,汇聚了全运会和辽宁省的众多元素。
“主体38根钢筋代表38支参赛代表团凝聚在一起,上部两节分别是56个金属管,寓意着全国56个民族同心协力,火炬盆底部由火车、机床、汽车等具有代表工业形象的齿轮咬合而成,象征着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和丰碑,象征着钢浇铁铸汇聚力量,汇聚中国人民精神的所在。火炬旁舞台沿跑道弧线排列,来源于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形象,十二块带有祥云的高低起伏模块组成,模块式的高低错落,象征着生机勃勃日益变化的城市的剪影,也象征着辽宁沿海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点火环节
核心解读:象征着未来、希望和“节节高”的美好愿望。
“19名场内火炬传递手全部是辽宁籍奥运冠军和冠军教练员,他们将火炬传递给‘当代雷锋’郭明义、‘神舟十号’航天员张晓光、‘载人深潜英雄’刘开周三名来自辽宁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在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中,将火种交给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12名优秀少年儿童代表,气势雄伟的柱状火炬塔缓缓拔地而起,逐渐呈现出的火炬塔形象,体现了‘节节高’的美好祝愿。这时,12名少年儿童点燃12堆篝火盆,火焰射向塔座,点燃塔顶圣火盆。”
“开幕式一点儿不缺乏文化,因为一开始的队列操,是当代文化的体现,太极、武术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广播体操是对当代中国健身的普及,健身操是对青春、年轻、辽宁的展示。”杨嵘说:“太极扇那个篇章,演员从不会到会,到完美地呈现,这就成为了这个参演单位的财富;搏击操成了表演院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课;12套轮滑的培训,原本我们想找一个单位,但为了让‘财富’真正留到民间,最后用了12个社区,是导演挨个下去培训的。从滑轮到耍龙,最后都保留到了社区,这是开幕式留下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