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盖着地球70%以上的面积,也使地球成为梦幻的“蓝色星球”。从显微镜才可捕捉其身影的单细胞生物到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动物蓝鲸都居住在此,是巨大的生命源泉。而生机勃勃、特色各异的栖息地,像是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深海等,则宛若有待探索的神秘国度。

在远古时期, 我国就有"乘桴浮於海上" 的记载, 而在春秋时期, 齐国人享东海的「渔盐之利」。中国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渔业和海鲜也是不可或缺的,从1978年到2017渔业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8-2017年增长速度特别快。现时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量第一大国 ,产量占全球1/3以上,并支撑着中国人1/3的动物蛋白质需求,渔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产业规模庞大, 养殖业、捕捞业、水产加工、休闲渔业样样俱全。
新疆医科大学志愿者罗敏、邓雨欣,天津大学志愿者王娇,石河子大学志愿者李金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志愿者董力源同学,在各自的校园及社区开展海洋保护宣讲,以实际行动书写“一带一路”中国青年建设者的使命担当。

渔业产品是目前全球交易量最庞大的食品商品之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依赖鱼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渔业支持了价值达3千620亿美元的产业,包括捕捞业、养殖业、海鲜产品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是全球约8.2亿人的收入来源。换句话说,地球上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依赖渔业来维持生计。渔业支持着全球的生计、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人类具有重大意义。除了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渔业也关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们不仅仅希望带给大家生动有趣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借此时机把海洋保护的信息主流化,让社会认识到海洋与人类的未来密切相关,需要我们从个人、企业、到政府都做出积极的表率和行动”,加速资本(中国)执行董事李红毅说道。
保护海洋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更加是保护我们共同的生计、利益。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海洋观”,重新塑造人与海洋的关系,并且思考如何为我们的海洋作贡献。2021年是海洋保护的重要时刻,面对未来十年的挑战,我们期望在2030年之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4,“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人民政协报在全球倡议团结政府、科学、商业、金融、民间机构与个人的力量,在海洋的层面共创一个“与自然共生的新共识,为2030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