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婧 通讯员郑丽 夏文娟) 5月16日,咸宁市横沟桥镇杨畈村的葡萄藤蔓在微风中轻摆,一场“科技赋能果业”的培训会正在这里火热开展。市农科院联合省农科院果茶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为50余名果农、合作社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送上了一场“理论+实操”的水果技术盛宴,助力“五五”工程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上午9时,杨畈村村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省农科院果茶所何华平研究员以《桃园高效管理与品质提升技术》为题,用一张张数据图表剖析我国水果消费趋势,又以“三省三优”栽培体系为框架,将桃树宜机化种植、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拆解成“接地气”的案例。他指着投影幕布上一张桃树修剪对比图说:“大家看,这棵树剪前挂果量低、品质差,剪后通风透光,果实糖度能提升2度以上!”台下果农们纷纷点头,有人掏出手机拍下关键要点。
龚林忠研究员的《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则紧扣湖北气候特点,从阳光玫瑰的“V”形架势到霜霉病的“避雨+生物防治”组合拳,将技术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设施葡萄最怕闷热高湿,就像人穿雨衣干活,能不生病吗?”幽默的比喻引得会场笑声不断,果农们边听边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生产口诀。
理论培训结束后,专家团队转战湖北省沁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烈日下,何华平研究员蹲在葡萄架前,手指轻捻叶片:“这片叶子背面有褐色斑点,是霜霉病初期症状,得赶紧用波尔多液+枯草芽孢杆菌组合防控。”果农们围成一圈,有人掏出手机录像,有人直接摘下病叶请教。龚林忠研究员则爬上梯子,示范如何通过调整结果枝角度提升果实糖度:“像这样把枝条压到45度角,阳光能直射果穗,糖度至少提高1个点!”
“专家一句话,胜过我们摸索一年!”杨畈村种植大户李建国感慨道。他指着自家葡萄园里新装的避雨棚说:“以前见霜霉病就打药,现在按专家说的‘雨前预防、雨后补救’,今年病害少了一大半!”
横沟桥镇副镇长白岚介绍,该镇正以杨畈村为核心,打造“甜蜜杨畈·十里果乡”品牌,目前全镇已形成春有桃李、夏有葡萄蓝莓、秋有甘蔗无花果、冬有甜橙草莓的四季果业格局。“专家们的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帮我们解决了修剪、水肥、病虫害等关键难题,让我们走品牌强果之路更有底气了!”
“夏季是果树生长的关键期,更是决定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黄金阶段。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控等挑战,如何科学管理、提质增效,是当前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市农科院副院长瞿和平表示,下一步,该院将按照“五五”工程关于建设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的任务要求,通过“专家指导+技术示范+跟踪服务”模式,推动果树生产从“经验型”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我市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