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4日,咸宁市工贸行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咸宁高新区正式开班。来自全市120家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人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经验交流等形式,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科技赋能安全管理经验,为筑牢全市安全生产防线注入新动能。
实地取经 标杆企业示范引领
5月13日8时许,参训人员首站来到湖北精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推广应用的AI隐患查改系统引发关注。
大屏幕上,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隐患秒级识别、整改建议即时推送。系统可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堵塞、设备防护缺失、电气线路老化等各类隐患,并关联《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生成整改依据要求,解决了员工“查什么、怎么查、怎么改”的困惑。
“通过智能化手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经验值得推广。”湖北桂香满园安全负责人廖卫琼表示。
参训人员第二站走进黄鹤楼酒业(咸宁)有限公司。作为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示范企业,该公司通过“全员同责+管控风险+安全文化”模式,实现了全域安全本质水平的提升。
企业安全总监现场介绍了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全员安全责任的细化和岗位“四知卡”的实际运用等内容。“安全标准化不仅要创建达标,更要运行质量得到保障,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黄鹤楼酒业(咸宁)分公司安全员张剑波如是说。
夯基提能 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当日下午的培训在光谷南双创职业培训学校展开。应急管理专家以《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为核心课程,结合近年来全国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剖析动火作业、有限空间等八大高危领域的隐患识别要点。
“判定标准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专家强调,企业必须建立“隐患即事故”的底线思维。
实操环节设置特殊作业审批模拟、创伤包扎、低压电工、公共科目等实训项目。在模拟有限空间救援现场,参训人员轮流操作气体检测仪、正压式呼吸器,体验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流程;在低压电工,动火作业培训过程中,重点讲解和演示触电事故现场救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参训人员掌握正确的救护技能;在公共科目心肺复苏培训中,采用“理论+实操”形式,就现场急救基础知识和心肺复苏术进行重点讲授,力争达到“人人懂急救、个个会救护”的目标要求。
“很多细节操作与理论差距很大,这种实战演练非常必要。”实操培训中,元气森林(湖北)饮料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程进红有感而说。
以培促学 安全责任压紧压实
“安全生产不是第一,是唯一”。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培训会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最后一公里”,要精准建立“一企一策”风险管控清单,构建政企联动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奠定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城县、通山县应急管理局代表分享了区域监管经验。通城通过“专家驻企+季度研判”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标准化建设达标率提升至92%;通山依托“安全积分制”激发员工参与隐患举报积极性,年度自查隐患数同比翻番。两地实践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全体参训人员集中观看了《生命之鉴》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触目惊心的事故画面敲响警钟。
据悉,此次培训是咸宁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建立培训效果跟踪机制,对参训企业开展“回头看”,确保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效能,推动工贸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