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开展群众性活动逾百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
蒲圻街道文化站:打造“美好生活的加油站”

  本报讯(记者 王奇峰 特约记者 但唐静 通讯员 胡新华)文化站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近年来,赤壁市蒲圻街道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探索出“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民间文体协会+志愿者组织”新模式,打造群众“美好生活的加油站”。

  2024年5月28日,文化站在原群艺馆正式挂牌,阵地只有两间办公室和一个共用的排练室。

  如何能让小空间发挥大作为?文化站站长何保林经过一番思虑,决定与各社区联手共建。很快,文化站就与17个村(社区)携手,共建起业余文艺宣传队50余支,同时统筹辖区文化资源,成立了赤壁市旗袍文化艺术协会、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队伍壮大了,阵地的活动空间相对更小。去年,文化站在北街社区支持下,设立舞蹈公益课堂,为辖区文艺队排练创造条件;通过社区利用小区民房建成“文化驿站”,给各民间文体社团、爱心企业提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打造了“践行文明公益行”项目,引领各社会民间社团文艺宣传力量。“新春文化惠民”“千人广场舞”“民间优秀节目汇演”“街角音乐荟”等品牌文化活动,绘出文化繁荣之景象。当嘉树农庄的辣椒滞销时,文化站组织开展“一代天椒”乡村振兴助农行动,化解销售难题;为宣传凤凰山庄,文化站引导周边县市区文化站组织打卡和跨年夜活动,为景区宣传和引流;在万里茶道汽车集结赛中,文化站携手崇阳白霓镇文化站共同组织开展交流活动,给汽车集结赛添足人气……

  2024年,文化站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逾百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

  “仅开展活动无法形成品牌,我们得根据自身实际,摸索自己的工作模式,实现日日有交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年年有惊喜。”何保林介绍,文化站探索“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民间文体协会+志愿者组织”新工作模式,达到“1+1>3”效果。

  “我们是赤壁市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成员,除了我们本身的活动外,我们也参与古城墙保护的志愿服务,还参与其他队伍开展的活动,活动内容更丰富了。”赤壁市文化体育旅游促进会雷文珍说。

  在新工作模式下,文化站“文化站+”成果初现,被群众赞誉为“美好生活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