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参观记
香报小记者 咸宁市实验小学404班 李泽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天气预报的天气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吗?又是怎么测量的吗?3月16日,我参加了香报小记者走进咸宁市气象观测站的活动。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早上8点,我们就从家里面出发啦!一路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所以我们的心情也非常的愉快。我和我的好朋友也在路上讨论。今天我们会做实验吗?会讲解卫星吗?会观测机器吗?……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达了气象站。

  一进气象局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个巨大的观测场展现在我们眼前,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气象仪器。观测场的四周围着白色的栅栏,场内是一片碧绿的草坪,草坪上安置着各种各样的气象仪器,真是好看。最神奇的是那十几米高的风向杆。老师告诉我们:风向杆顶端三个转动的风杯是测定风力的,风杯转动的越快说明风力越大,风杯下面随风偏转的大镜头叫做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便是当时的风向,“你们看看现在是什么风呀?”我们看向风向标指向西北,就异口同声地说:“西北风”,老师笑着说:“对的”。

  老师指着风向杆南面的一个白色的用一条条薄木片做成的箱子说:“这叫百叶箱,是安放温度表和湿度表的,仪器放在里面既能通风又能避免日晒雨淋。”接着,老师打开百叶箱的门告诉我们:“ 横放在架子上的温度表是用来测定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垂直挂在架子上的叫做湿度表,是用来测定空气湿度的,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含水蒸气的多少,空气中含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就越大,就越容易下雨。”

  接着老师又把测量降雨量的雨量器,还有测量蒸发量的蒸发器等等仪器都给我们做了介绍,还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观察记录云、雾、霜,露等等天气现象呢!

  老师又带着我们又来到了气象预报室,带我们参观了区域气象站、自然气象站等等。以前,我总觉得天气预报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才知道天气预报首先是要将气象卫星发射到指定的轨道上,让它监测大气的运动并将图像传回到地球,数据经过分析以后通过天气预报播报给大家,这里只有准确的分析数据才能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最后老师还带领我们做了一个人造卫星的小实验,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份人造卫星的实验器材,这个器材一共有20种材料,老师把我们所有人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带领,我就是其中的一名小组长哦!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将人造卫星拼装好了,这个人造卫星是靠太阳能来运转的,所以我一组装起来的时候他就直接的转动起来啦!真是太有意义啦!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让我对气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决定要好好的学习,长大后为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沈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