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育桃李
——记优秀乡村教师陈冰冰二、三事
●记者 熊大平

  她,清瘦的面庞、高高的个子、微笑中带着甜意。2017年,她怀揣着一颗火热赤诚之心,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以及美好的理想,踏上了自己仰慕已久的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女教师生涯。她就是——陈冰冰。

  2017年,陈冰冰通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来到咸安区桂花镇石城小学。这是一个只有百名学生、五个年级的小学校,全校一半是住宿生。老师们与学生同吃同住,一人身兼数职是常态。

  面对众多住宿生,陈冰冰知道,只有倾注爱心,才能让家长安心。开学没几天,通过查寝,陈冰冰发现7岁的晓东总是在女生宿舍和姐姐挤在一起睡。通过多方面了解,她知道晓东这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住校,因不习惯独立睡觉,生活上也是姐姐负责照料。

  陈冰冰心想,一个男生长期住在女生宿舍也不是办法。陈冰冰一边主动靠近晓东,和他聊天,分享零食,一边和家长沟通。通过几天的交流,陈冰冰鼓励他回宿舍自己睡觉,并承诺每天晚上去宿舍给他讲睡前故事。最后与家长达成一致,如果表现好,在周中还可以让晓东回家住一次。陈冰冰一眼看穿晓东想家的心思,之后的一段时间,到学生下自习,她就带着绘本和零食出现在晓东宿舍门口。指导他完成洗漱,就陪在床边讲故事。宿舍的其他男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偶尔大家还一起讨论,晓东也融入其中。特别是周三回家返校后的晓东,也特别开心。

  为此,担任学校政教主任的陈冰冰,还结合晓东的表现,在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考评中,专门设计了“校园生活适应课”,通过故事、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叠被子、洗漱等生活技能,营造独立生活的氛围。

  一名学生家长感慨:“孩子从哭着不肯上学,到周末都不想回家,多亏了陈老师!”

  这所偏远乡村学校师资紧张,陈冰冰身兼语文教师、班主任、生活管理员、政教主任等多职。她不仅承担主科教学,还主动负责班上道法、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任务。行政事务上,陈冰冰发挥年轻老师的活力和担当,策划六一儿童节、假期家访、生活技能比拼等丰富的德育活动,受到多方好评。

  在同事眼中,她就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多面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陈冰冰乐于反思每一节课的教授细节。历经石城小学的磨炼,陈冰冰在教学上成绩突出,2020年调入靠近城区的马桥小学。

  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的陈冰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为打破乡镇孩子的阅读壁垒,率先在语文学科开展书香浸润活动。

  陈冰冰在班级发起“阅读心愿”累积活动。她利用钉钉打卡功能,在班级发起阅读打卡,按照学生年龄分层标注推荐书目。平常每月表彰一次,累计积分可兑换文具奖品。四年间,班级人均年阅读量从1本达到10本。在陈冰冰的影响下,家长们积极配合参与。

  去年,从教学点转入的学生王可欣,因没有坚持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不浓。开学一个月后,看到陈老师给其他打卡表现优异的同学发奖品,王可欣心生羡慕。

  陈冰冰也注意到新转入的学生还没适应,于是她刻意关注,课后谈话,引导这批学生加入阅读。王可欣在陈冰冰的推荐下阅读了多本儿童读物,如《中国古代神话选》《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等书目。

  开学第二个月,王可欣就获得阅读全勤打卡奖。阅读给王可欣带来的快乐,除了打卡榜靠前的名次,还有课后与同学分享阅读的满足感。现在课堂上的王可欣也越来越自信。

  孩子的成长,家长看在眼里,学生周雨沫妈妈还特意送来创意文具,丰富陈冰冰的奖品。使得家校的联系也更紧密。

  “爱是教育的基石。”陈冰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坚守和执着,收获学生的成长,收获满满的幸福。在她心中,家长的一句“老师,感谢您”就是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