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朱斌 邓海涛)11月29日,笔者走进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映入眼帘的是屋舍白墙黛瓦、道路阡陌纵横、村庄干净整洁,宛如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这是该县财政局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面对眼前江南水乡的美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港口村还是一个贫困的移民村。”港口村村主任徐唐次说。
近年来,通山县财政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用足用活公益事业项目奖补政策,持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据悉,农村公益项目重点围绕沟渠修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等村民热切期盼、参与意愿较高的项目,按照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的流程自下而上进行,鼓励村民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县财政局予以奖补,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同时,通过完善监管体系、用活监管手段、健全监管制度,落实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组织实施、财务管理、绩效考评等环节全流程监督,对工程未完工、标准未达标、配套设施不完备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据统计,2021年以来,通山县财政局累计争取上级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107万元,批复实施农村公益事业项目235个。
通山县财政局负责人陈英豪表示:“下一步,我局将聚焦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持续在推动农村公益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