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从咸安区政法委获悉,近年来,该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源头预防调处矛盾纠纷中的“前哨”“堡垒”作用,将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有效地让群众遇到问题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带着好奇之心,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多力量整合,破解治理“痛点”
为破解综治工作的“痛点”,该区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枫桥式”综治中心的实施意见》,召开了综治中心建设推进会、业务能力培训会和部门入驻会商会,对全区各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进行规范明确。去年,该区投入432万元用于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高标准打造了向阳湖镇、横沟桥镇、贺胜桥镇等“枫桥式”综治中心示范点,全部乡镇均建成“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N”一体化工作平台。投入500余万元完成区级综治中心、人民调解中心、信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建设项目,整合政法、司法、信访、法院、检察、公安、卫健、人社、应急等部门常驻办公,完成14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工作室入驻,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多渠道贯通,破解机制“堵点”
该区在综治工作中,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紧紧围绕“多中心合一、多部门联动”,探索“三线”工作模式,全力破解中心运行“梗阻”问题,最大限度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首问负责制,形成“兜底受理、分流转办、协同办理、跟踪督办、办结归档、回访了解”的工作闭环,规范事件处置台账,实现首问负责人全程管理、部门负责人动态反馈。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乡镇场(街道)党(工)委书记或镇长(主任)每周到综治中心现场办公,召开综治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分析研判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形势,结合当前的“平安咸宁全域提升”和“政法单位、政法干警群众评”活动,部署开展排查调处、专项整治等工作,协调解决各成员单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商化解具体个案。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四级联排”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乡镇(街道)平安建设风险隐患“汇研交办处”排查处置机制的意见》,坚持全区每月、乡镇场(街道)每半月、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矛盾风险隐患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促进群众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多维度联动,破解民生“难点”
该区统筹抓好政法智能网络和基层治理网络等“两张网络”建设,实行“线上+线下”工作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和灵敏触角。加强政法智能化平台应用部署。今年,该区投入133万元用于政法智能化建设,实现舆情监测平台、综治网格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政法智能化平台“同网部署,一网通用”。投入40万元,为全区555名社区工作者和网格信息管理员配备网格录入终端,打通省综治网格化平台信息采集末端。加强“情指勤舆”一体化作战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牵引,严格落实“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建立健全“县级主战”侦查协作联动工作机制,《人民公安报》对咸安经验进行了推介。该区14个镇级综治中心(人民调解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84人,乡镇场(街道)政法委员担任镇级综治中心主任,成立由1名副科级干部负责,另外配备不少于两名专职干部,各村(社区)治保主任,驻村(社区)民(辅)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各组组长)、志愿者、联防队员组成的综治队伍。191个村(社区)各组建10人以上的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常态化治安巡逻。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切实让群众遇到难事只跑一地,只进一门,不断推进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该区一位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