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通山护工”特色劳务品牌
88名技能人才外出端稳“金饭碗”
记者 鲁芳 通讯员 吴涛 方盈颖

  7月10日,60名从事护工及28名从事婴幼儿照护的技能人才,身着统一服装,精神饱满地登上从通山出发至武汉和深圳的大巴。据悉,这是该县第1批统一组织向省外输送的护工劳务,预计到今年末,将向一线城市输送护理技能人才300名。

  ■高位推动凝聚合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越来越大,护工行业数量和质量均存在较大“缺口”,护工专项培训就业工程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有利解决了4050人员再就业难题。

  “感谢县里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免费体验到培训、考试、拿证的‘一条龙服务’,还帮我们解决了工作。”坐上即将出发的大巴车,通山县九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学员鲁道全心情十分激动。他说,男护工在外面很吃香,根据岗位不同每月能拿到6000——9000元不等的薪酬。

  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要求,2021年,通山县把“湖北护工”培训计划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内容。县人社局充分利用省人社厅实施康养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的契机,采取“学校+公司+市场”模式,积极组织专班、遴选优质培训机构、指定培训方案、组织招生报名。“通山护工”专项培训就业工程应运而生。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和“通山护工”劳务品牌建设,制定出台《通山县大健康产业2023年工作要点》《关于 “通山护工”劳务品牌培育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通山护工”为重点劳务品牌。各部门、各行业参与工作协调机制,全县紧紧围绕“医、药、养、健、游、护”六要素,积极开发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产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打造“通山护工”劳务品牌。

  截至目前,该县有通山县九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山县高薪职业培训学校2个品牌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月嫂、保育师四个专业,实行“定向式”“订单式”培训。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

  “两脚一前一后分开站立,双掌交叠置于患者上腹,向上向内推压……”7月3日上午,在九曜职校实训室,10名学员正在学习对付昏迷病人出现异物堵塞呼吸道问题的海姆利克急救法,培训老师是拥有39年临床经验和32年的护士长经历的县人民医院退休护士阮翠莲。

  记者看到,学校建有养老护理员实训室、家政服务员实训室、心理咨询实训室、急救实训室等不同主题的教室,每个教室都根据其不同功能配备了专用器械道具,各种护理设备十分齐全。阮翠莲介绍,学校除了依据国家等级评定要求来设置课程以外,还会适量增加护理中常见的知识为学员“加餐”,例如生命体征观察、鼻饲方法、造瘘术后护理等。“医疗器械在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也需要紧跟时势,熟练掌握各类新兴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让护理人员上岗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她说。

  像阮翠莲这样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九曜职校共有10名。其中,高级培训讲师侯艳艳 2022年获得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养老护老服务先进个人荣誉;2023年荣获湖北省“工匠杯”二等奖。2023年,学校申报创办了“侯艳艳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民政局“一家一护”工程培训初中级养老护理员670人,其中320人获取初中级养老护理员证书,210余名培训合格学员持证上岗,累计为1700余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除了线下培训,学校还与民政部门合作,利用“一家一户”政策,聚焦4050名就业困难人员,同县内50个行政村及8个城区社区签订合作协议,采取送教下乡等方式开展“上门式”培训,助力群众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完善培训内容标准化建设,将心理学、行为规范、思想品德纳入教学范畴,切实加强学员职业道德教育,保障学员学得好、推得出、留得住。据统计,该县共举办了127期护工培训班,累计培训4684人,3100人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精准输送保证就业

  据悉,该县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强化服务保障,为通山护工提供“保姆式”服务。深化校企合作,整合“通山护工”培训基地和家政公司资源,与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咸宁等地17个家政服务公司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建成集护工入驻、护工招聘、线上下单、派单服务、服务评级、服务跟踪于一体的“通山护工”一站式护理服务平台。

  “学校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采取定岗培训+灵活调配方式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为‘通山护工’建立了精准的就业平台。” 九曜职校负责人乐建杨说,为保证学员精准就业,九曜职校在深圳注册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由专业拓展团队负责对接医院、康养机构等,打通了省内外劳务合作用工渠道。

  与此同时,通山县出台了“通山护工”就业激励制度,激励就业人员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对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投身康养照护事业的人员,根据创办企业精准开展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创业贷款、补贴申领等公共创业服务。通过各类补贴资金,加大对“通山护工”劳务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合规提高补贴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通山护工’培训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力度,摸清市场需求及群众的就业意愿,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力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我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县人社局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