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夏韵星 曹露) “通过地面端电脑和遥控器远程控制,套着绝缘护套的机械臂通过三维激光和实感相机精准识别了导线B相主线,携带着智能工器具,通过带电作业斗臂车缓缓上升至线路下方,准确将接地环安装至导线B相主线上。”7月21日14时26分,带电作业智能机器人首次在咸宁作业现场亮相。
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到来,咸宁电网迎来大“烤”,这个由国网湖北电科院、国网咸宁供电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研发的第二代配网带电作业智能机器人在咸宁的首次上岗作业便“惊艳”全场。
“高峰时期全市一天有30多次带电作业,如果全都采用人工带电作业,每一个作业现场至少需要5个人相互配合,而且作业人员在高空烈日下还得穿着厚重的绝缘服工作50分钟左右,对体力和耐心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国网咸宁供电公司本次带电作业工作票监护人刘海军随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说。
机器人带电作业相较于传统人工带电作业,只需要作业人员在地面安全距离通过中控机与斗臂车远程遥控器配合操作机器人进行带电作业,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更安全便捷。
14点51分,带电作业机器人成功完成了3只验电接地环和3只故障指示器的安装作业,为该线路后续日常运维和检修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在不停电的状况下保障了附近3000余用户安全稳定用电。
“第二代配网机器人具备激光剥线与带电搭火,故障指示器、验电接地环、驱鸟器安装共四项功能,比第一代机器人整体作业效率提高了30%,这次作业,也验证了它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国网湖北电科院设备技术中心数字化专责简旭欣慰地说。
据悉,进入七月以来,国网湖北电力累计开展10千伏带电作业5214次,其中机器人带电作业95次。下一步将会逐步提高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利用率,实现传统作业模式向数字智能模式的转型升级,为打好迎峰度夏保供战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