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棺材山,位于青山水库之上,因其形如棺材而得名。曾经,满山都是茅草,是远近有名的“火窝子”;而今,刘祖胜一家扎根山上十个年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山头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扎根山头十年
“算起来,今年已是我们一家人在这开发的第十个年头。”3月9日下午,记者见到刘祖胜时,年近花甲的他,头发略带花白,但言语中尽显坚定。
当天,他刚送走几波来自外地的游客,正忙着查看山间新栽的苗木长势。他的身后,青山水库犹如一颗巨大的宝玉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湖中大小岛屿尽收眼底,百鸟展翅,鱼跃水面,碧波拍岸,风情万种。
“这一片是220多亩松树,那边是2000多棵桃树、150棵杨梅,还有桂花、小板栗……”站在山顶的观景平台上,他用手指着方向,向记者介绍。
刘祖胜年轻时,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他的老家原本在棺材山脚下,1973年,崇阳修建青山水库时,山村变成了库区,他和家人移民搬迁至其他地方。
“在外面兜兜转转多年,总感觉故土难离,后来,又回到库区,在棺材山上烧砖盖房安家,从此,过着‘一半漂泊,一半攀援’的生活。”刘祖胜说。
2014年,刘祖胜征得家人同意,将总面积3420亩的棺材山进行流转。当时,棺材山上都是茅草,是远近有名的“火窝子”。他立下“愚公志”:要守护好这高颜值的山水,让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大山披上绿装。
山地流转后,刘祖胜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山路崎岖陡峭,挖掘机都不愿上山,他四处求人,最终才请到了一个师傅和四个民工。每天天不亮,一家人就起床开工,后来,干脆在山上搭起棚子,吃住在山上。
终于,一条下山的渣土路修通了。他和妻儿又着手开荒、植树。渐渐地,荒茅山绿起来了!
迎来八方游客
棺材山不仅坐拥绝美风景,还流传着许多美丽传说。山下有二十四座小山包,当地传言说这是二十四孝,古老的歌谣吟唱至今: “佛岭磨刀砍金竹,铜钟响鼓闹棺材;天生宝葬风水地,二十四孝哭哀哀……”
再加上,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作画,更为这里增添了传奇色彩。
刘祖胜一家修通的这条路,与青山水库相连接,恰好也让棺材山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每天,顺着这条路上山游玩、探秘的人络绎不绝。
他们一家很受启发。干脆在最靠近青山水库的山头,开发了一块平地,并在平地上建起休息亭、卫生间、厨房等。为了方便游客登至山顶,他们还修通了一条登山的台阶路。
“一级一级的台阶,所用的砖头都是我们肩挑背扛运上山的。我一次只能运两块砖,每天来回无数趟。从以前的钢架棚,到现在成型的屋子,中间不知道经历多少次改造,个中辛酸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甚至很多人还笑我们这是‘尿桶改饭甑’……”刘祖胜的妻子曾小龙说。
踩积雪,冒风雨,顶烈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们一家人的坚持不懈下,这里不仅被打造成了青山水库最佳观景台,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刘祖胜和妻子分好工,自己继续绿化、改造山头,妻子负责接待客人,并当起了农庄的大厨。他们自己种菜、饲养鸡鸭、上山挖竹笋野菜,确保客人来了,吃到的都是正宗的“农家味”。
去年,在儿子的主张下,夫妻俩还将以前盖的几间老屋改造成“云海民宿”,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棺材山度假。
投入上百万元
“这些年来,修路、开荒、引水、通电,不仅花光了我们一家人以前在外辛苦积攒下的几十万元存款,还向银行贷款了50多万元,算起来已在这投入上百万元……”曾小龙告诉记者。
头几年,他们在山上骑坏了4辆摩托车。后来,儿子从朋友处低价购得一辆二手小轿车,来来去去在山上跑了几万公里,也坏了。再后来,为方便运东西上山,他们又四处凑钱买了一辆皮卡车……
一路上,他们的付出是实打实的——
此处方圆十几里荒无人烟,接通电路、水路都是件麻烦事。他们多次到政府和电力部门咨询相关政策,终于接通了三相四线电路;投资十多万元,从垂直100多米的山坳古泉里提水,方便日常所需的同时,也能灌溉树木;
不仅如此,深山老林多有猛兽出没,除了有蛇虫鼠蚁,还有野猪。去年,夫妻俩养了400多只鸡鸭,每晚成群的野猪围着鸡群“转悠”,一没留神,鸡鸭就被野猪拖走几只。夫妻俩只能半夜打着手电筒,敲着铁皮驱赶;
上山的游客多了,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垃圾,他们一边再三提醒大家别随手扔垃圾,一边漫山拾捡垃圾。有些地方太陡峭,好多次在捡垃圾时摔伤;
“偶尔也有泄气的时候,但为了理想,又选择了默默承受,擦干眼泪继续奋斗!”曾小龙说。
当然,这些年也有令他们高兴的事:久居大山,灵气足,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整个人神清气爽,似乎身体也要比同龄人健康一些;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崇阳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如今,一条连接棺材山和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的新路得以修通,游客上山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他们都说我们一家人是‘愚公’,但我认为,只要能让家乡好起来,这样的‘愚公’值得当!”刘祖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