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四五”模式 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看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如何打造和美乡村治理示范点
●通讯员 程宏文 高兰林 张鹭

  近年来,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立足镇村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345”工作模式,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实效,并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为湖北省农村“一约四会”典型案例。

  坚持“三大举措”

  建设“三宜”美丽乡村

  推动移风易俗,建设“宜聚”乡村。为了改变村民旧有生活习惯,中堡村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以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村“两委”班子为主的评选小组,持续开展“嘉鱼好人、好媳妇、洁美家庭、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针对农村宴请摆酒的名目繁多、群众反响大的现状,在镇政府的指导下,该村红白理事会多元化制定宣传政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症下药”,狠刹人情之风。

  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中堡村采取引导农户投资、投料、投工的形式,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同时结合现场实际边施工边设计,突出本土特色,用实用、美观的实际效果说话,用老百姓的认可度说话。实施过程中,在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的广泛宣传和积极带动下,村民积极捐赠石磙、石磨、竹子和瓦片,修建了小型广场和景点共5处,大大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掘清廉因子,建设“宜治”乡村。中堡村的改变,源于全体村民的进步,更源于村民们对村干部的信任。该村全面推行“清廉村居·村情民声面对面”村湾问政会,按照“晒廉、讲廉、议廉、评廉”的方式搭建干部群众沟通平台。村民议事会协助村委会每月针对“民情民生、工作作风、精准扶贫、村居环境建设”等问题收集村民意见,让村干部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和测评,真正做到村级权利“晒”在阳光下。

  落实“四项制度”

  打造“四更”治理样板

  落实议事制度,文明乡风更有“规”。该村在开展“村湾夜话”“支部主题党日”等常规性党群活动的同时,还鼓励由群众推荐退休村干、乡贤能人组成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采取“流动议事”的模式,不设固定时间、场所,坚持“问题不出村湾”的原则,根据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集中协商议定。

  落实自治制度,文明乡风更有“力”。坚持党群联动,实行包保,由党员包保村湾村民,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形成“1+N+X”(1个村湾党支部,N个党员,x 个村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村民自治体系,由村民自发制定村规民约、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增加为民服务“志愿军”队伍,五小服务队与无职党员联动,义务维护村湾治安,发挥“四小作用”(即治小乱、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打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落实法治制度,文明乡风更有“序”。大力开展“平安建设”,实行广泛宣传与严厉打击相结合,积极开展村湾夜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落实德治制度,文明乡风更有“魂”。该村还充分利用“志愿汇”APP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64 场次,以更大力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湖北好人”评选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新道德、新风尚,以“绣花功夫”扮美中堡、经营中堡,为中堡村注入更多的文明内涵。

  感悟“五个诀窍”

  推动“五路”齐头并进

  持续“稳”态势,千方百计兴产业。该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田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流转土地 1000 余亩,带动 41 户脱贫户增产增收 。

  增长“巧”动能,创新模式稳增收。开启“直供”模式,实现农超对接,驻扎武汉大型农贸超市,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注重培育高品质农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与日本建立紧密供销关系,打造中堡产业海外好口碑。

  累积“好”因素,全力以赴领民富。坚持把“联村兴产、带农富民”作为共同体推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联贫带贫主体,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功夫,招引新型农业主体到中堡村投资兴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建牢“实”基础,独具匠心精布局。以党建引领为主导,将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教育精品线路。主要展现串联“洪灾天降”“抗洪抢险”“转移群众”“幸福新生活”等故事元素的墙体彩绘,以及承载时空对话的九面道旗,由北至南展现抗洪英雄的不屈誓言,由南至北展现抗洪精神延续者的郑重诺言,深度还原抗洪情景,再现抗洪历史,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截至目前,共计1.4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积蓄“新”势能,农旅结合美乡村。去年以来,该村以农旅结合为重点,叫响“生态、红色、特色”三大品牌,开创生态田园村新格局。依托红色教育精品线路、特色农业种植等资源优势,释放旅游价值,开发“生态旅游+抗洪文化”的特色旅游项目,规划红色教育、特色采摘、休闲垂钓、特色民宿等旅游区域,全力打响中堡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