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婧 通讯员杨雄) 5月14日下午,《咸宁市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曾建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陈迪林、湖北省果茶办公室研究员曾维超、湖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孙冰、咸宁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涂修亮等专家出席会议,对《规划》进行评审。
评审会上,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黄友谊从《规划》编制的背景、产业现状、总体要求、总体布局、建设内容、重点工程、效益分析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专家组仔细审阅了《规划》评审稿,并对《规划》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规划》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方案具体,措施可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促进乡村振兴和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专家组对《规划》的内容结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最后,经专家组综合评审,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建议编制单位按照专家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报相关部门批准发布实施。
据《规划》内容显示,未来5年,我市将围绕茶叶全产业链提升,紧抓“夯实茶产业链前端、做强茶产业链中端、发展茶产业链末端”三个重点环节进行发力。
在产业链前端,以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生态栽培、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强化低氟适制茶树良种的选育与推广,加强生态茶园和茶园机械化的建设,建设生态智慧茶园,进一步降本提质、打牢质量安全基础。
在产业链中端,以茶叶初加工为重点,建设数控智能化车间,打造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实现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加工生产,全面提升初加工茶产品质量。加强茶叶精加工,配套清洁化、智能化精加工生产线。扶持茶叶深加工,在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取得突破,带动茶资源综合高效开发利用,全面提高茶园综合效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配套升级包装、储运等设施设备,推动茶叶产业链“强筋壮骨”。
在产业链末端,突出“赤壁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构建市县两级线上线下茶叶销售网络体系,加强茶叶外贸市场的开拓,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挖掘与弘扬咸宁茶文化,探索“茶+N”多元化融合发展,突出茶旅康养融合发展,强化与桂花、竹等特色产业跨界融合,提升价值链。设立茶产业发展资金,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科技研发与技术支撑,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改善营商环境,为茶叶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咸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最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新对《规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规划》内容翔实、全面,符合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实际,规划文本接地气、上档次,专家精彩点评,讲的很好、很到位。相信在咸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鼎力谋划下,在茶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咸宁市茶产业一定会做大做强,再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咸宁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