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长期导管植入术)。该项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填补了该院在此专业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我市血透患者重建“生命之线”,为本地血透患者带来福音。
■心衰+肾衰 婆婆病情危急
今年84岁的代婆婆,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同时还患有有反复心衰病史,有脑梗死、肾功能不全病史。去年12月11日,代婆婆开始出现双下肢重度水肿同时伴有胸闷、气促现象,被家人紧急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治疗。
入院后,该院肾内科主任何晓燕及其医生团队,为代婆婆完善了相关检查。其中,代婆婆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代婆婆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右肺下叶节段性不张,心包积液。综合所有检查结果,诊断代婆婆患上了心衰合并肾衰,该科立即为代婆婆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其后,在住院期间,代婆婆接受了强心、利尿、扩冠、胸腔穿刺抽液等对症治疗后,由于效果不佳,何晓燕及其医生团队决定为代婆婆实行血液透析治疗以排毒排水。
在代婆婆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代婆婆,症状明显缓解。但代婆婆使用的临时管路,需要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由于代婆婆年事已高加之自体血管条件差、心功能不全,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该科建议代婆婆家属将手术更换为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医生妙手施术为她建起“生命线”
1月26日,在征得代婆婆及其家属同意后,该院肾内科主任何晓燕和主治医师刘汉超,在介入室为代婆婆实施了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长期导管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部X线显示导管尖端位置良好,透析血流量可达250ml/min以上,导管功能优良,完全满足血液透析需要,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置管成功。 据肾内科主任何晓燕介绍,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肾脏病逐渐恶化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降低人群生活质量。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患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毒症”,需要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来延续生命,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有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何晓燕称,很多患者出于经济条件和安全性的考虑,血液透析治疗成为了他们治疗的首选。因此,对于每周都要定时来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血液透析的通路——“血管通路”,成为了血透患者最重要的“生命线”。以往,由于医疗技术所限,像代婆婆此类的患者只能选择去武汉的上级医院建立长期透析管路。自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开展长期导管置入术后,我市此类患者可足不出市,直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免去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的奔波之苦,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造福了像代婆婆这样的血透患者。
■不断进修学习新技术造福肾病患者
据悉,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临时导管、长期导管、动静脉内瘘。2012年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开展了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动静脉内瘘)和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临时导管)。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就需要转往上级医院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半永久透析导管。患者建立血透通路后再返回本地透析,这样来回奔波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这对该院肾内科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为了减轻患者家庭的奔波和经济负担,造福咸安区的肾病患者,自2016年开始,市第一人民医院克服种种困难,陆续组织肾内科医生、护士前往武汉同济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目前,该院肾内科在科主任何晓燕和护士长周伟的带领下,除了开展了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术外,还积极开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枸橼酸抗凝透析疗法,并继续组织医护人员前往上级医院学习先进的技术和血透质量管理经验,为患者谋求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更优质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