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星期
袁庆隆:“户户通”通到乡亲心坎上
记者 陈志茹

  致富不忘反哺乡亲,坚持参与公益事业的袁庆隆,近年来,捐物捐款近百万元,从乡亲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全力推进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为46户乡亲修好了门前入户路,改善出行难,切实提高乡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户户通”修到乡亲心坎上

  “以前门前的路坑坑哇哇,雨天泥泞不堪,连门都不敢出。现在好了,出门就是一条平坦路,摩托车都能骑到家门口。”近日,在咸安区双溪桥镇李容村村民袁水军看到门前修好的“四通八达”公路高兴地说道。

  李容村是咸安区双溪桥镇偏远的一个乡村,距咸安城区41公里、距双溪桥镇政府19公里,村里的路年久失修,尤其是村门口和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是当地群众的痛点和堵点。

  今年61岁的袁庆隆是土生土长的李容村人。袁庆隆在回乡时发现,家门口的公路仍与他小时候一个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乡亲们出行十分不便。

  作为李容村人,袁庆隆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起源于故乡,没有家乡父老的支持和信赖,就没有今天的成功。袁庆隆始终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商业利益上,更应该担负起时代的责任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能为父老乡亲办点实事。

  2020年底,袁庆隆先后投入34万元的混凝土,拆迁房屋补偿款12万元,修建自家门前长460米、宽3.5的村组入户公路,历经一年,修通乡村通户路,解决了全村乡亲出行难题。

  捐资修路受众人点赞

  袁庆隆为乡亲们修的路,不仅是李容村通户公路,更是村里的生产路。以前这条路路况差,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爱开玩笑的村民说因为这条路“嫁出去的闺女不想走娘家、小伙子不好找媳妇”。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袁庆隆深知交通畅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他结合自身公司的优势联合当地村委班子成员为家乡修路,从泥泞不堪到宽敞通畅,袁庆隆帮助家乡修路的事迹在当地传开。

  “我都8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现在每晚还能出去散散步。”一老人感慨地说。

  “袁庆隆的母亲是一名老裁缝,为人和善,经常帮村里困难的乡亲做衣服,很少收钱。”村支书袁汉龙说,袁庆隆的品德和他的母亲一样,乐善好施。

  谈起袁庆隆,村里人都坚起大拇指:袁庆隆他是我们村里的好人。1996年,他得知家乡变压器功率不够,供电质量差,尤其是春节期间,一到晚上电压不稳,面临停电,于是袁庆隆个人主动出资3万多元为本村购置安装变压器和配套设施。

  如今走进李容村,条条马路直通各家各户。当地乡亲的农作物再也不用担子挑、肩膀扛了,货车、三轮车、摩托车可以直达家门口。袁明锋高兴地说:“自马路直通家门口后,每年丰收季运粮食省事、省力不少”。

  奉献爱心造福父老乡亲

  袁庆隆是湖北新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创建于2009年,同年入园咸宁国家高新区,属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销售。

  袁庆隆不仅心系家乡的发展,更热心公益事业。新港公司地处高新区栗林村,为了回馈社会,该公司从2010起,对接5户困难户,每年每人给予扶持金5000元。同时,还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先后6次对咸宁市高新区的贫困学生进行捐助,每人资助3000-5000元。

  据了解,该公司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先后安置大学生和下岗工人36人,帮助数十名农村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资助多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

  袁庆隆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以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困难职工,助力贫困生上学,为家乡的村民打开了一条通往致富的道路。袁庆隆说:“修建道路只是联通希望的开始,未来会继续为建设家乡、造福父老乡亲出一份微薄之力”。

2021年6月17日 星期

第16版:惠消费 上一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