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年辍学,自学成才,强烈的艺术追求、不断突破自己的蛮劲和充沛的才情让她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她视画画为生命,用自己的画笔为杜鹃正名,人称“杜鹃仙子”。她以画魂潘玉良为榜样,甘心做引路人,让更多的女性拿起画笔,探寻生活发现美,成为时代女性的榜样,她就是从大山走出的通山女画家孟清。
●敢于有梦,描绘美丽人生
孟清出生在通山县的大山里,打小起,她就被村里的漆匠的手艺惊艳,美感的种子落在了她幼小的心灵里,让她萌发了对画画的执爱。
当时,中国传奇女性、一代画魂潘玉良的电视剧风靡,这个挣脱了时代与命运的桎梏、成就了不朽艺术奇迹的女画家让孟清暗自打定主意:成为像潘玉良那样的传奇女性!
孟清家中姊妹多,家境贫寒,为了给父母分忧,她选择了辍学回家帮衬家庭。从此,柴担和竹篮成了她的书包,木门和墙壁成了她的画板,一本《芥子园画谱(人物与风景卷)》成了她的老师。农闲,她画山水、花草、动物,反复练习线条,一练就是多年。
“画画就是我的生命,不让我画画,我就活不下去。”面对不理解和嘲弄,孟清选择了坚持自我。
●勇于逐梦,一心为杜鹃正名
17岁那年,孟清到大幕山林场工作。每到春天,成千上万株野生杜鹃花盛开,将大幕山染红,磅礴的气势,英勇的大幕山烈士的事迹,让孟清对杜鹃花充满了敬畏;而在传统的文学里,杜鹃花一直被视为悲凄的代表,这又让她不平。在她看来,杜鹃花热情奔放,坚韧乐观,是大幕山的象征。她,要用自己的 画笔为杜鹃花正名。
工作后,孟清有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她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来购买书籍和笔墨。在成家、生育孩子后,孟清仍然没有丢弃画画,并得到了爱人的全力支持。白天,孟清边带两个孩子边工作 ;晚上,哄两个孩子睡着后,她点燃煤油灯,在家中铺好的一块木板上作画,常常一画就到了转钟。
1990年,通山著名画家毛才奇到大幕山写生,看到孟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学习、创作,被她聪敏的艺术灵性和执着的精神所打动,欣然收她为徒。
●同心筑梦,十姐妹画展掀起学画潮
2000年,孟清到通山县城开了全县第一家画廊。2001年暑假,孟清又开设了画画培训班。当时艺术教育还不受家长重视,一个暑假,孟清只招到三个学生。
孟清不气馁,精心指导、教授,半年下来,三个学生绘画天赋开始展现。孟清画廊的名气不径而走,前来报名的孩子一下子就有了近百人。2001年至今,画廊培养出了青少年优秀绘画人才千人以上。
送孩子来学画画的妈妈被画画吸引,并表达了想学画的意愿,孟清就开设了成人书画班,免收了她们的学费。在孟清看来,这些妈妈能不能成不成为画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不再一天到晚围着锅台和麻将桌转,懂得了追求更精彩的生活。
在孟清的影响下,县城里前来学画的成年学生越来越多。2014年1月9日,孟清与自己的10名优秀的学生一起策划组织了“山花烂漫”孟清姐妹十人国画作品展,轰动了整个县城。孟清十姐妹的画展以女性群体出现,开创了咸宁的先河,在通山更是兴起了学书画风潮,被誉为“孟清现象”。
●勤于圆梦,筹建女画家协会
2006年,孟清的作品《闹春图》荣获"中华妇女书画大展"三等奖,通过与全国各地画家交流,她萌生了到专业院校进修的想法。
2010年,孟清只身前往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学习,夯实了理论基础。学成之后,她把自己在高研班学习的敦煌壁画、传统技法,一并倾囊相授给她的每个学生。
2017年,孟清再次脱产到清华美院进修,前后学习三年。
2018年,孟清在清华美院投著名的画动物画家肖伟导师门下,专攻画狐。学习期间,她勤学苦练,不断颖悟,画技得到了飞升。她的狐狸画作一举夺得清华美院国画高研班师生结业展览创作特等奖!她被导师和同学戏称“狐仙”。
孟清从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放慢学习的脚步。她追求笔墨当随时代,拒绝别人称她“杜鹃仙子”“狐仙”,不想被早早地定型。在2018年,她又拜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董继宁为师,学习山水画。
现在,孟清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了,也从事美术行业的工作,一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孟清在温泉新开了画廊,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咸宁市女画家协会,让更多的女画家有一个“家”。
“女性对艺术的美,往往有着天然的敏感和细腻,女性不应该被定义,她们的绘画才华不应该被埋没。”孟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