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记得刚上高中时,从师范学校分配来的几位老师意气风发的模样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高昂的头颅、笔挺的衬衣,甚至眼神都是飞舞的。在那个年代,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学生犹如天之骄子,可是端着铁饭碗的人。而没有正式上过大学,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因此,在我的大多数记忆里,或者是梦里,高考最后一年,甚至整个高中,都会成为我梦里时常出现的情景,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尤甚。
随着这些年的走南闯北,见识过国内最顶级的大学之后,这种迫切的羡慕的情愫依然不减。说起来,我与大学的交集有很多,比如高考时我就曾填报过我们县城的电视大学,俗称电大,记得那次是我们学校教导主任让我填报的,说是机会很大,不知为何后来没有录取。此后,我来到深圳,进入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因工作关系,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立了融洽的工作关系,数次被他们邀请去研究生院参观和联谊。
再后来,离开深圳,被调到其他城市工作,因没有大学文凭,又向往读书,就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录取到一所大学的成教班。后来我买房子,也买在武汉理工大学旁边的小区,每个周六周日都要到校园里游玩,特别是我的大儿子,非常喜欢那里的环境,最喜欢去体育场骑滑板车。慢跑在灯光明亮的球场,与那些青春少年一起,仿佛我的脚步也欢快不少,这一段时光至今依然回味。
印象最深的是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一周的事情,学习全程都由协会负责,并且还颁发了一张带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印章的结业证书。参加学习的都是企业协会精英,给我们上课的也是中科大的著名教授,包括中科大少年班出来的唐教授,以及当前科技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国际知名教授潘建伟等。接下来就是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记得那年我已经45岁了,考试是在10月份,考场设在某知名大学,和一群20来岁的年轻小伙子、小丫头同场竞技。结果也非常美好,我考了164分,当这个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过线了,因为历年的分数线就在160分左右。
我是第二年九月入的学,参加了入学拓展训练,三天时间,就在一个民兵训练基地,记得那里有一片幽静、深蓝的湖泊,周围都是山,很有桂林山水的典型特征。三天的拓展非常有意思,既有团结合作的竞技,也有队列训练和晚上蒙着眼睛穿越丛林等拓展项目,一切都井然有序,记忆深刻。开学典礼陆陆续续进行了十来天,我们算是正式成为一名已入学的研究生,漫步校园,青春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上学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结识了数十位来自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盐城、阜阳等全国各地的同学,我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两年多时光,那些把酒言欢、彻夜长谈的画面一直到现在仍然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同学都是各地区各行各业的精英,有的来自科研院所,有的来自国企、上市企业。记得我去中科大学习时,几位在合肥的同学就为我摆酒接风,以致让我有诚惶诚恐之感,总的感觉是上了大学后,天地都变得宽阔了许多。
为什么要上大学呢?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呢?作为一个出生在祖宗八代都是农民家庭的我,不奋斗永远都不会有机会。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个是比较实际的解释,不仅是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我的孩子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