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家万户。2017年4月,咸安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单位,全区上下吹响食品安全创建的冲锋号。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四有两责”得到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进一步加强,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全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3.5万余户,其中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630户(食品生产65户,食品经营3192户,农贸市场17家,餐饮单位1861户,网络订餐餐饮单位1262户,小作坊99户,办理食品小摊贩登记备案134户)。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区食品安全总体水平持续良好。已建成桂香大道、潜山商业街、文笔路、沃尔玛美食城等餐饮服务示范街区和潜山森林公园餐饮服务示范景区。
推进三大工程,破解监管难题
食品安全创建,从哪里入手?咸安区结合全区实际,从人流密集的校园周边、农贸市场以及渗透到社区网格内的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以下简称“三小”)入手,集中精兵强将,加强巡查密度,破解监管难题。
实施学校饮食放心工程,守护学生舌尖安全。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餐饮店、学生托餐点、学校内部及周边副食店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大力推进“明厨亮灶”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全区已建成“明厨亮灶”579家,其中学校食堂151家。
实施放心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彻底解决城区老旧农贸市场脏乱差、管理混乱这一老大难问题,把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升级列入区级重点项目。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实施地方农产品源头追溯。目前,市中心市场和三号桥市场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荣誉,华信农批市场、白茶市场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实施“三小”提档升级,推进“三小两进”。规范“三小”行业生产经营,99家小作坊已升级改造38家,完成了“贺胜鸡汤”、“老实老食”等小作坊到生产企业的成功转型升级。建设小作坊生产园区,对原有的25家分散式米、粉、面小作坊实行集中式管理,建成了米、粉、面标准化生产车间。针对流动摊贩进行归点经营,实施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市场秩序稳步提升。
着力三个强化,实现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既然是一场全社会共建共治的系统性工程,就要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认识,推动全区域的全覆盖监管,强化全行业的安全自律。咸安区在创建过程中着力三个强化,让“安全联系你我他,食品安全靠大家”的全民共建共治意识深入全社会、全系统、全行业。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舆论环境。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利用“校讯通”等形式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纳入校本课程内容。开展“文明牵手食安共护”活动,将400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发展成食品安全一线宣传员,将食品安全知识传到千家万户。鼓励社会公众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2017—2019年,共受理食品投诉举报492件,均已办结,办结率为100%。
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秉承“产管并举”理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强化应急处置和执法监管,严守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
强化行业自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红黑榜”。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协同推进,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对守法者“无事不扰”。组织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广泛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三大工程的推进和三个强化的落实,咸安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硕果累累。餐饮业质量安全建设显著提升,持续开展“文明放心早餐店”评选活动,评选出45户“香城味道”放心早餐店,“食安咸安”观念深入人心。食品品牌建设显成效,强化传统品牌的挖掘、培植、壮大工作,锁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发展目标,如咸安砖茶、双溪芹菜、杨堡辣椒、高桥白水畈萝卜、向阳湖莲藕等,大力推进品牌农作物产业化开发。2018年3月26日,“高桥白水畈萝卜”成为继“咸安砖茶”之后,咸安区荣获的第二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期盼,新要求。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过程中,咸安市场监管人将以此为纲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责任意识,发挥堡垒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助推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锻造老百姓餐桌上的“香城蓝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