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从《战狼2》夺取票房冠军,到《流浪地球》引发热议,再到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光影筑梦,创作者和观众都在期待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到来。
不再“板着面孔”,
主旋律电影融入商业元素
从2009年的《建国大业》起,《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相继亮相,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新气象。
业内分析认为,既充满家国情怀,又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避免人物脸谱化、情感空洞化、价值灌输化,并借鉴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明星效应等元素,是近年来这一类电影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批主旋律题材电影相继上映:聚焦70年间重大历史节点中普通百姓的《我和我的祖国》、讲述党中央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决胜时刻》、改编自赣南中央苏区“八子参军”史实的《八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主旋律电影的成功,是电影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特别是对于青年观众来说,主旋律电影佳作可以使他们更主动、更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然而,并非所有主旋律电影都能“风光无限”。2017年上映的《大爱无言》仅收获10.1万元票房,2018年上映的《李保国》票房仅60余万元,今年上映的《音乐家》虽收获不少好评也仅取得300余万元票房……
专家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如何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并在宣传、发行等方面做好做实,是主旋律电影仍要面对的问题。
不再“一味求大”,商业电影加深思想深度
中国电影家协会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无论从票房、银幕数量还是观影人数的增长速度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在国际上都隐隐呈现“领跑”趋势。这其中,国产商业电影的贡献不容忽视。
自21世纪初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商业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以大投资、大明星、大场面、大规模宣传为特点的国产商业电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吸引了更多资本的流入。
市场已用票房清晰衡量了商业电影的成功。在国产电影票房总排行榜上,《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美人鱼》《唐人街探案2》高居前五名,票房总和超200亿元。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商业电影正凭借思想深度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无名之辈》以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展开,发掘出对善良、真诚与责任的思考;《一出好戏》以喜剧片的外表来剖析复杂的人性;《芳华》以文工团少年的成长为主线展开对时代的追思……
专家指出,“喜剧片能让我笑,爱情片能让我哭”的简单需求已经过时,粉丝电影的市场号召力已经下降,如今的观众越来越成熟,不仅在琢磨剧本的逻辑,还在分析影片背后的寓意,这也就要求创作者拿出更有诚意、更有内涵的作品。
不再“云里雾里”,文艺电影更加贴近大众
2017年,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横空出世,凭借出众的口碑和话题性,斩获1.7亿元票房,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纪录片。
影片导演郭柯表示,《二十二》的成功,说明艺术电影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证明了不必曲高和寡,单靠精神力量依然可以征服观众。
从《心迷宫》到《百鸟朝凤》,从《路边野餐》到《地久天长》,一批文艺电影佳作特别是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开拓着电影发展的疆界。
导演万玛才旦表示,中国电影市场正呈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多类型的电影可以进入院线,被大众所了解甚至熟知,这种现象对于观众来说是观影选择的丰富和个性化观影的需求,对于影片的创作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然而,国产文艺片小众化的问题仍然不容回避。无论是2018年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后口碑暴跌,还是2019年上映的《过春天》票房不足千万。
分析人士指出,小成本文艺电影想要斩获理想票房,一个基本条件是表达不能太过个人化,同时要重视宣发,努力精准找到目标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