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谢冠兰)5月25日,记者从咸安区政府获悉,今年,该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做到在非煤矿山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资源保护、不动产登记服务,“三调(第三次全国自然资源调查)”工作进展、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等七个方面求突破,全力保护自然资源。
据悉,在非煤矿山整治上,该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全区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分三期对全区35家非煤矿山及2010年以前关闭后矿权灭失的6家矿山,共41家矿山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前,桂花片10家非煤矿山恢复治理已启动实施,投入非煤矿山修复治理资金1100万元,完成恢复治理面积1424.28亩。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上,该区结合实际,统筹推进,深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有效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矛盾。目前,1931.63亩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后全部转化为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保障了龙潭小镇等重点项目落地。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上,该区围绕相关重点项目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调整面积达3000余亩,并按“多规合一”要求,启动乡镇空间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的策划和编制工作。在耕地资源保护上,该区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结合“大棚房”专项整治,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底线。在不动产登记服务上,该区构建“一窗联办,集中服务”模式,在服务质效上做“加法”,在办结时限上做“减法”,房产类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与法定时限相比分别压缩了27天和18天。在“三调”工作和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上,该区紧盯时间节点和工作进度,严格质量管控,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准确和高质量及年底完成市下达咸安批而未供土地消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