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 星期
由“贫困村”到“明星村”的嬗变
——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出列纪实
●记者 叶和平
▲帐篷节开幕当天盛况
▲干净整洁的望湖村入口

  近日,记者走进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一到村口,新修建气势宏伟的门楼正矗立道路上方,两排鎏金大字矗立两旁,村口显得特别干净整洁,顺着刷黑的柏油路走进门楼,入眼的是家家小楼房,农庄遍布其间。

  早在2014年前,该村是一个地处边缘山区村、革命老区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的省级重点贫困村,更是通城县历史上最有名的穷地方。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前,望湖村有贫困人口820人,全村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

  短短3年时间,望湖村是如何实现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转变?

  党建引领,做好脱贫工作

  谈起望湖村的变化来,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称赞这是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驻村后与“村两委”班子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的成果。

  在驻村工作队入住后,第一书记郑卫平率领工作队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座谈,在望湖村召开了多次“屋堂会”,征求广大群众意见、了解情况,宣讲党的政策和帮扶举措,回应各类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遏制消极负面言论,架起与村民的连心桥。

  工作队进驻望湖村时,村里49岁的夏亚甫游手好闲,常年一个人生活,居无定所。

  在郑卫平多次耐心细致的教育下,他开始利用自己的木匠手艺自力更生,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购买了设备,在郑卫平的推荐下,到多个建筑工地,为建筑工程装模板。经过自己的努力,新建了住房,有了一个栖身之地。2016年8月,在郑卫平帮助下,他与朱红河成了家,现在生有一女。

  当记者走进了夏亚甫的新家时,家里干净整洁。他和妻子留着泪对记者说:“是郑队长给我们带来了家的温馨,他真是我们的大恩人!以前我对不起他,今后我将踏实做事,诚恳做人,争取早日奔向小康之路!”

  11月21日,记者走到该村二组的广场看到,村里的妇女们正在欢快跳起了舞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陪同采访的原村支书夏扬九告诉记者说,这些都是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谋划、村庄改造,活力激发一齐抓的结果。

  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提升村民向上的生活追求,驻村第一书记郑卫平争取通城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为村里组织了100多名的妇女参加的舞蹈培训班,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如今打牌的少了,健身的多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过得精彩了。而这在以前,村民抢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向政府争低保,有的甚至领取低保上牌桌等现状。

  在当地红白喜事有一种攀比之风,要是哪家过白事,仅燃放鞭炮最少要花费7000元之多,高的达2万元也有,鞭炮及一次性餐具等产生的垃圾在村里随处可见。

  为此,工作队在村里开始实行禁鞭、禁一次性餐具、禁赌和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买回电子鞭炮、环保餐具等设备,并聘用2名贫困人员实行管理,要是哪家有需求,可以实行租赁。此举不仅方便了村民,减少了垃圾产生源,而且还解决了2个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此项每年为村民节约资金上百万元。同时工作队还筹资16万余元购买垃圾桶、环卫车,聘用4名贫困人员负责垃圾清理,引导村民维护公共卫生。

  如今村里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好的习惯在这里已经形成,坏的不良习俗已摒弃。

  大埚完小是望湖、雷吼、大埚3个贫困村的小学,校舍较差,教学环境艰苦,特别是操场无法满足学生做操运动的需求,学生和老师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郑卫平动员社会力量,为该校筹集了100多万元,改造了校舍,扩建了操场,改善教职员工办公住宿条件,让学生和教师留了下来。

  7组贫困户吴治文,因原来一直在外打工,孩子在外地读书,高昂的费用,无法承受,在看到家里学校又开起来了,全家一起回来了,将孩子送到就近读书,自己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发挥自己原有的手艺,做起了豆腐制作加工,豆腐正品供超市和游客、豆渣还提供给养殖户喂猪,每天收入在300元左右。自己不仅脱贫了,建起了小洋楼,开办了农家乐,而且还带领3名贫困户一起,在家门口就业。

  通过精准扶贫,望湖村新办农家乐15家农家旅店13家,让当地群众真正的得到好处,发生变化。

  产业支撑,助力贫困户脱贫

  扶贫工作队充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村里争项目、争资金,为贫困户出点子、办实事。利用该村富硒土地资源,扶贫工作队引进种植大户何鹤飞、刘勇流转荒山2800余亩,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种植油茶、蓝莓、杨梅、中药材等经济植物,并开发百亩玫瑰基地,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大户带农户、带贫困户的方式增加农户收入。

  夏杨军和妻子黄玉珍原来在外地发展,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17年春节回家时,郑卫平找他了解到,他也有回乡发展的念头。2018年3月,就将其引进来,协助其办理了通城硒丰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经营,在为该村30户贫困户解决就业的同时,还为村里增加土地租赁收入和村民入股分红 4 万元。通过精准扶贫发展产业多个产业基地每年为村民支付的务工费均在12O余万元以上。

  望湖村贫困户黄春光说:“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在基地上务工,一天是120块钱,一年可以挣几万块钱,日子过得很滋润!”

  据悉,自扶贫工作队进驻望湖村后,仅村民的人均收入就增加了一倍以上,在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鼓动下,目前,吸引了不少回归创业的爱心人士,成立了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黄袍山旅游开发生态有限公司等。

  利用资源,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采访中,郑卫平谈到更多的是驻村绝不能辜负这三年时光,不能辜负村民的期待,不能辜负党的重托。他希望能够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带领全村村民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黄袍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富硒黑土地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激发内生动力,让全村尽快实现小康之梦!让村庄面貌和产业发展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真没想到,昔日的穷山沟也能开饭店办宾馆赚钱,这真得好好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21日,望湖村4组现年80多岁的两参老兵吴祥富老人激动地说道。

  在今年 10月27日-28日,2018“探秘幕阜山”汽车旅游集结暨第六届黄袍山帐篷节及乡村大舞台广场舞大赛在望湖村举行,单日游客量近3万人,盛况空前。农副产品销售额达480余万元,农家乐接待用餐1300余桌,当地农民种养殖的农产品销售一空。

  而这在以前,虽说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而且此地还种植了多种富硒农副产品。但是,受交通运输制约等因素,想旅游的人进不来,想卖农副产品的货物运不出去。村民们谈起来,幸福满满,收获多多!望湖村4组养殖户丁永祥叹息道:“听说扶贫工作队明年要撤回了,我们真舍不得他们走呢!”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油茶树挂果了,樱花基地招客了,中草药上市了,红银花可换钱了,富硒玉米和农产品外销了,瞻仰红军烈士陵园和黄菊妈陵园的游客更多了……

  谈及未来发展,第一书记郑卫平将定位放在了打造旅游精品村庄上。他动情地说,望湖村的整体框架和规划已经勾画出来了,将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利用富硒的黑土地和黄袍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做好做足生态文章,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记者走出村口,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山上成片的油茶树正开着白色的花朵,在这冬日了尽展风姿,迎风摇曳……

2018年12月3日 星期

第11版:深度·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