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
血站开放日
公众零距离了解“一袋血的旅程”

  本报讯(记者 夏咸芳)一袋袋鲜血,从献血者体内流出,再输入患者体内,给医院里等待输血的病人带来康复的希望。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一袋血”是如何形成的?11月21日下午,市中心血站举办“血站开放日”活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分队的32名队员,现场参观了血站采集和制备血液的过程,共同探究了“一袋血的旅程”。

  血站采集零距离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市中心血站站长钟平对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分队的32名队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利用身边献血者无偿献血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献血的必要性和公益性。为了让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市中心血站还专门收集素材为队员们制作了无偿献血公益视频《一袋血的爱心旅程》,让队员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无偿献血知识。

  随后,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科科长刘开创带领队员们走进血站,“零距离”了解无偿献血采血、初复检、成分分离、存储、发放以及血液的制备、检验、存储等流程。让大家了解到,原来捐献出来的血不是直接输入人体,而是需要严格的检验和制备等环节才能将安全的血液送往医院,输入病患的体内挽救生命。

  现场答疑化质疑

  志愿者捐献的血液到哪里去了?要经过什么环节才能用到患者身上?用血安全是如何保障的?为什么有的血液经过冷冻后会变成黄色的?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时地向现场工作人员提出疑问。血液采集回来以后,要经过血液成分分离制备、血液检测,不合格的血液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报废处理,检验合格的血液将发放到临床,现代安全、科学的输血方法是提倡使用成分血,面对队员们提出的疑问,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

  一名李姓队员说:“我以前以为献出的血装进袋子就能直接送到医院给病人用,参观了市中心血站后才知道,原来一袋血的背后要经历这么多道关卡,最终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疗用血,这真是太神奇了。”

  参观活动结束后,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陈玲莉还专门为队员们做了一场生动的《无偿献血与志愿服务》的专题讲座。并就志愿者在平时在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队员们进行探讨,寻求解决之道。

  市中心血站站长钟平告诉记者,“为使社会公众了解采供血工作,增强血站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人民群众对无偿献血的顾虑,市中心血站还将持续开展‘开放日’的活动,消除市民对无偿献血的神秘感,化解质疑,让大家对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更有信心、更加放心。”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

第08版:民生·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