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部分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开展早期行为干预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学生近视防控,我们必须要“抓早、抓小”,从诱发近视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入手,主动进行干预。然而,孩子们大都自控力差,往往是“知道”却“做不到”。因此,作为家长,在督导、干预时一定要有耐心,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进行视觉环境和行为干预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青少年发育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家长要为孩子在家学习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视觉环境;密切观察,教育、督促其纠正不良的视觉行为,树立视力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对孩子不良视觉行为进行管控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手机和电脑;二是近距离用眼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管控。特别是晚上做作业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低着头一学习就是一两个小时。
进行眼生理功能干预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眼肌的灵活性、舒张力、耐力可塑性很大。来自欧洲的专业研究资料显示:在同样外环境、同样年龄组的1000例大样本中,通过专业化眼肌训练,观察两年至两年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近视发生率相差12~17倍。这说明主动对眼肌进行专业化训练,改善和优化眼肌的运动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学生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