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 星期
2017咸宁渔业发展“成绩单”出炉
稻田综合种养产量将近翻了一番

  本报讯(记者 陈婧)日前,记者从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获悉,随着“三新”技术在我市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咸宁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水产呈现“一降、一升、一平、一稳”态势,放养面积达87万亩。

  去年,水产研究所在往年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项目实施单位(专业合作社)深入合作,采取市推广中心+县推广站+合作社的形式,集中三方面资金、技术力量,分别在赤壁市官塘驿镇泉口水产专业合作社、通城县麦市镇尧家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城县关刀镇海天小龙虾专业合作社养虾稻田和咸安区光明鱼种场,实施了鳜鱼池塘主养试验、胭脂鱼山区池塘养殖技术研究和深水稻种植试验三个项目。

  在作好市本级示范项目的同时,水产研究所还积极指导和协助各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抓好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市年初放养面积达87万亩,其中池塘精养面积37.46万亩,湖泊放养面积49.54万亩。湖库拆围后放养面积减少,全市预计水产品总产量17万吨,较去年下降43.3%,但仍实现渔业产值60亿元,与去年持平;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比上年增加6.79万亩,产量达2.72万吨,较去年增长90.7%;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10.98万吨,占全部养殖产量比例达到65%。

  从数据上看,2017年我市水产业可总结为“一降、一升、一平、一稳”。“一降”指的是产能过剩的传统大宗水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一升”指的是以稻田综合种养、名特优养殖为代表的新品种、新模式产量大幅增长,“一平”指的是在水产品总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市渔业总产值与去年基本持平,“一稳”指的是我市渔民收入增长企稳。这四个“一”背后反映的是我市聚焦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渔业供给侧改革已初见成效,一支“结构合理、品种优化”的新型渔业业态正在形成。

2018年1月16日 星期

第07版:科技兴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