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部分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开展早期行为干预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学生近视防控,我们必须要“抓早、抓小”,从诱发近视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入手,主动进行干预。然而,孩子们大都自控力差,往往是“知道”却“做不到”。因此,作为家长,在督导、干预时一定要有耐心,可从三个方面开展:
进行视觉环境和行为干预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青少年发育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家长要为孩子在家学习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视觉环境;密切观察,教育、督促其纠正不良的视觉行为,树立视力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对孩子不良视觉行为进行管控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手机和电脑;二是近距离用眼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管控。特别是晚上做作业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低着头一学习就是一两个小时。
进行眼生理功能干预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眼肌的灵活性、舒张力、耐力可塑性很大。来自欧洲的专业研究资料显示:在同样外环境、同样年龄组的1000例大样本中,通过专业化眼肌训练,观察两年至两年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近视发生率相差12~17倍。这说明主动对眼肌进行专业化训练,改善和优化眼肌的运动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预防学生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方法。
进行光学干预
主要是运用光学手段提供近距离用眼光学保护,减轻近距离用眼时眼生理负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给眼睛带来的伤害;通过科学配镜达到最佳的光学保护和矫正效果,减少因错误使用光学产品带来视力伤害。
功能性眼镜与普通验光配镜是有所区别的,家长在给青少年配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眼生理发育特点,可优先选择功能性光学矫治镜,可在不影响孩子上课学习的情况下,起到学治同步的目的。
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引起的,孩子出现近视现象,采取什么措施,往往是家长说了算。家长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一技、一方、一法、一药、一器,应转变一治永愈的错误观念,走出“查病—治病”误区。
学生近视防控涉及多学科、多方面,而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和相关眼屈光发育指标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家长配合相关专业机构对孩子视力健康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评估效果,及时掌握孩子的视力健康发展及改善信息,不断调整和修订视力健康指导方案,才能使视力健康得到持续有效的管理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