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他们来了……”7月25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桥语书香”项目服务队的同学刚刚踏进崇阳县金塘镇桥上村的土地,早已在村口等候多时的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四处奔跑着,传递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上海大学生的到来,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子顿时沸腾起来了。接下来几天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们觉得终生难忘。
亲子活动显真情
一放下行囊,这些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们就忙活开来。第二天,他们对几家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根据桥上村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他们紧急决定,利用两天时间,开展两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成长”和“感悟亲情”活动。
一开始,面对陌生的哥哥姐姐,孩子们还比较拘谨。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之后,他们敞开了心扉,胆子也越来越大,笑容也更加的灿烂。
游戏之后的“别样一分钟”环节,伴着悠扬的音乐,孩子们与父母、爷爷奶奶手拉手,轻轻依偎在一起。没有只言片语,只是一个轻轻的拥抱,他们便能感受到对方的温度和心跳,这一场面宁静而美好。
“我很感谢哥哥姐姐们,刚刚我在看妈妈的时候,发现妈妈头上的白头发,想起妈妈抱着我的照片,发现妈妈开始老了…妈妈,我爱你!”
“我爸妈今天没有来,他们在远方打工,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离开我的,我很想念他们,我也很爱他们。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刚刚抱着爸爸,想着爸爸也有老去的一天,然后就…只有我一个人了…”
孩子们哽咽着说出了内心的感受。一句简单的话语,足以令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动容,不少父母和孩子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我们平时都忙着生计,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村民叶先生说,农村人,对孩子的关心只停留在穿得暖不暖,吃得饱不饱的层面上,忽视了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这场活动让他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他会改进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山里娃更需要关爱
桥上村地处偏僻,信息滞后,孩子们没有课外读物,接受不到外界的信息,眼界得不到开阔。
叶子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个孩子。今年初,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远在上海工作的叶子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爱心人士为以桥上村命名的“桥上书屋”募捐图书。很快的,上海、深圳、武汉、咸宁等地爱心人士纷纷加入进来,几个月的时间,书屋就组建起来了,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好去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同学在学校举行了爱心捐书活动,为乡村书屋捐赠图书600余本。他们还成立了大学生“桥语书香”项目服务队,并成功申请到2017年复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之“梦工厂”项目。
项目负责人於江鸿表示,此次活动的效果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村民们的真诚与质朴让所有小组成员深受感动。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希望今后能继续为桥上村开展更多更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教育继续添砖加瓦,同时向外界展现复旦学子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社会责任感。
叶子也表示,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情的陪伴。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慢慢提高,但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却缺乏关注。这样使得很多孩子对父母产生了疏离感,变得孤僻、叛逆,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增进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就在这些大学生们准备返回上海时,有热情好客的村民挽留他们多住几日,也有孩子依依不舍拉着他们的衣角,询问他们什么时候再来,下一次活动什么时候再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