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国网咸宁供电公司战高温保供电侧记
■记 者:刘玉关 特约记者:谌胜蓝 通讯员:符珉 江博 马玲 罗军 熊华芳 丁小波
摄影/余柒明
摄影/丁小波

  今年盛夏7月,跨越40℃的高温,演绎了一段前所未有的 “来得早、升得猛、持续久”的高温“烤验”……

  高温与用电高负荷历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7月22日,咸宁电网日用电量达到2334.86万千瓦时,最大负荷达到116.66万千瓦,双双刷新历史记录。随后,这两个数字连续六天再创新高……

  高“烤”下的巅峰决战悄然开始。

  一种力量在传递

  14日,35℃;16日,37℃;19日,39℃;21日,40℃……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的影响,咸宁市气温从7月中旬开始一路上窜不止,在40℃红色预警高温中,又持续整整一个星期……于是,咸宁电网日用电量和高负荷也持续六天刷新历史记录,连创咸宁电网历史新高。

  7月17日,公司总经理曹学勤要求,认真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工作,加强设备线路巡视巡查,加大对学校、医院、政府等重要用户巡查,及时消除各种隐患,严格停电管理,加强工作统筹,严禁重复停电,做好迎战高温天气的各项准备,确保电网安全。

  7月18日,公司党委书记朱清到咸安慰问奋战在迎峰度夏一线的员工,要求千方百计保主网,坚守一线保供电。

  输电设备运维人员在行动,变电站设备运维人员在行动,基层供电所在行动,夜色下,一波波人员出动,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开展供电设备熄灯检查、夜间测温测负荷……

  调控中心在行动,密切关注负荷变化情况,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

  各级客户服务人员行动,耐心接听求助电话,及时沟通、细心解答……

  在高温和负荷曲线步步“高”升时,咸宁供电公司干群同心,众志成城,监测供电设备运行状况,“汗” 卫百万咸宁人民酷暑中的清凉;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争分夺秒保供电,高“烤”下的电力人,用责任与使命谱写着一曲战高温之长歌,用生命和责任演绎着一部保供电之大戏……

  消失在“零点”的抢修车

  7月27日凌晨1:45,咸宁河背大桥一片静谧,唯有带着“电力抢修”的黄色皮卡疾驰在桥上。5分钟前,检修人员接到的调度中心电话:“2点整将35千伏张公变10千伏服务站15线由运行转检修,请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操作……”

  原来,头天晚上,在设备特巡测温时,发现35千伏张公变电站10千伏服务站151刀闸动静触头温度达240度,严重过热,需要检修。检修就要停电,如此高的气温停电,居民如何受得了。为此,检修选择在凌晨2-6点,居民用电需求最弱的时间段。

  2:30,在完成设备停电和各项安全措施后,刀闸更换工作开始,夜幕下,应急灯将抢修现场照得如同白昼。拆卸、研磨、擦拭、安装……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闷热的夜晚使大家早已汗流浃背,由于在6点前必须完工,大家甚至无暇补充一口水。

  高温天气以来,这样的“零点行动”已经不是新闻。

  110千伏崇阳变电站零点检修,35千伏通山刘家岭变电站零点检修……每一次“零点”行动背后,都是电力调度人员、操巡人员、检修人员的联动。

  当您一觉醒来,或者下半夜在微热中惊醒,是否知道,半夜中,有一群人在电力调度台、在变电站穿梭忙碌、挥汗如雨。

  能“上天”还能“入地”

  “管涛,分流线再往右一点。对,再右一点,好,就这样,加油……”7月24日18时10分,在咸宁220千伏咸塘二回10号塔架上,咸宁供电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地面抢修人员在与塔上带电作业者进行交流核验。此时,抢修人员已在43℃的户外工作近3小时,距带电工作者穿上屏蔽装备准备带电作业已过去90分钟。

  原来,通过红外测温,输电运维人员发现220千伏咸塘二回10号塔跳线压接板连接处温度高达160摄氏度,比常温高出近5倍,需要及时消除故障。

  消除故障,就需要停电。但是,这是一条咸宁电源的主要输入线路,如果停电检修,一旦备用线路故障,酷暑中的咸宁将面临大面积停电,后果不堪设想。

  唯有选择带电作业,即不停电的情况下检修。

  220千伏的带电作业,何等艰苦。贴身穿工作服,外面还要穿屏蔽服,屏蔽服有两层,内含密集的金属丝,透气性比较差,屏蔽服内的温度一般会达到51至53摄氏度。这样的穿着,要在20余米的塔上工作……

  而在这个夏季,最忙碌的配电带电作业班,每天带电作业不下两次,而且由于各县供电公司不具备带电作业能力,他们还要在咸安、通山、嘉鱼间奔波。保证嘉鱼城区居民不停电,保证通山重点扶贫点不停电……每一个重要的检修现场,都有他们身着屏蔽服、汗流浃背的身影。

  如果说带电作业是“上天”,有时候,电力工人还要“入地”。7月26日凌晨4:40,刚从抢修现场回到值班的胡先进,又接到抢修电话:10千伏浮官线故障,需要立即处理。

  浮官线是一条城区供电线路,涉及周边数千户居民用电。由于这条线路正处市中心,有2000米属地下电缆,经查找判断,故障范围正在这段距离内。从上午7点到晚上9点,抢修人员在充满恶臭且闷热难当的沟内,连续工作13个小时。最困难的时候,大家提着携式发电机和电风扇在沟内排气,即便如此,人在沟内呆的时间最多也不过十多分钟,就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必须上到地面来透气。大家采取车轮战,轮流下沟,互相鼓劲……

  24小时的坚守

  7月17日上午,咸安供电公司维修组的现场负责人钱兴接到电话,马桥镇的某变压器遭到雷击,导致周边近多台变压器“熄火”。

  11时20分,一行人来到事发现场。遭雷击的变压器情况不容乐观:在高压打击下,线路连接处呈现焦黑色。维修人员刘江庆爬上去拆卸损毁变压器。按照老规矩,他戴上了三层手套。“在烈日炙烤下,钢铁件的温度有时候能达到90多度,除了一层绝缘手套,再加上一层还会觉得烫。所以现在戴三层手套是标配。”刘江庆说着,一滴汗滴到变电器上,瞬间挥发得无影无踪。卸下损毁变压器,再换上新变压器。一个多小时过去,变压器更换完毕,刘江庆下到地面,脱下三层手套,倒出了一滩汗水。

  离开马桥,大家赶到汀泗,因为施工,一段电力线路被行驶的车辆挂断;再然后,又从汀泗赶往河堤西路,高温致变压器故障,需要立即处理……这一天,他们一直忙到夜里11时。急急赶回值班室,抢修电话一响,再急急赶往下一个抢修现场。

  7月18日0:20,咸宁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胡先进、镇泉清、张传耀赶往咸安区湖场村三组。因为变压器刀闸烧坏,大家及时赶来更换。

  拆下烧坏的低压刀闸、安装新的刀闸、固定接头……2:05,新的刀闸被成功安装完成, 2:15,用户恢复送电。随后,大家赶往下一个抢修点。

  入伏以来,这已经是配电抢修班的第10个不眠夜……

  7月25日晚8时,经过6个多小时,配电抢修人员排除温VI回高压接地故障;26日凌晨4时,再奋战2个多小时,排除鄂高线高压电缆故障;第二天上午9时,更换月亮湾公变高压柜;中途同时处理四起用户下户线故障、6起客户表后空气开关更换。傍晚时分,再更换完白茶四组2号公变……

  配电抢修班,仅仅50余名抢修人员,要负责咸安和温泉两地居民用电。高温天气以来,每天的抢修量在60-80次。随着气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每周从“配电故障抢修平台”转入的抢修工单不下400次,这还不包括客户直接拨打抢修电话的次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炎炎夏日,我们享受清凉的时候,这群电力人,正头顶骄阳,正在夜色中,正在高塔上,正在抢修车里,正在调度台前……他,因为夜间红外线测温,摔伤了腿;他,因为高温抢修,晒破了皮。长长的绝缘棒,厚厚的屏蔽服,一顶安全帽,挥汗如雨的背后,是一户户居民安享的清凉。

2017年8月7日 星期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