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 星期
讲好咸宁茶文化故事 复兴咸宁茶历史地位
咸宁茶文化博物馆大放异彩
文/陈婧 图/赵骥
市民正在围观“生甡川”砖茶

  “原以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咸宁的茶叶,在百年前就曾闪耀于欧亚沿线国家。”“以往只知咸宁是‘茶叶之乡’,对这茶乡美誉的由来和详细的历史过往却不清楚。今天到博物馆走一趟,才知道咸宁茶叶有着一段段辉煌过往!”2月10日,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活动以“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为主题,通过推出《咸宁茶文化与万里茶道》大型图文展和展示本地优质茶产品等形式,让市民领略了咸宁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茶氛围愈演愈浓

  在市博物馆一楼大厅,一阵阵悦耳的丝竹之声为活动拉开序幕。舞台上,艺术家们献上一场场与茶相关的精彩文艺表演,引得参展市民掌声阵阵。舞台下,咸安区女子书画协会会长金和英女士挥毫泼墨,一首首茶诗、茶词透露出点点茶香。大厅一侧,来自咸宁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们,手拿一本本《茶叶知识100问》,耐心地向市民讲解茶叶科普知识。

  “5月份,我市举办首届茶产业职业技能大赛,为茶产业技能人才提供技能比拼平台。今天,博物馆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宣传展示咸宁茶文化历史。听说市诗词协会也在组织作家写茶诗、茶词……”该研究会会长黎淑元女士笑着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咸宁茶产业的发展,使得当地茶叶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茶乡市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身边喝茶并且懂得科学饮茶的朋友越来越多,参与到茶文化挖掘与传播的团体和个人也在增加,这无疑说明了咸宁茶叶的在咸宁人心中所占的分量在逐日加重,对咸宁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品牌声名远播

  “清咸丰年间,杨芳林乡瑶山红茶存誉伦敦,英国出版的一份世界地图上特意标示出杨芳林镇。在1915年,汉口‘同太和’茶庄以瑶山红茶参加巴拿马赛会获一等金牌奖。之后通山红茶价格大涨,杨芳林成了‘小汉口’,茶庄十数家,制茶工达三千多人,‘瑶山红茶’成为了通山的国际名片。”在逸思园茶业所设的展台前,茶艺师赵欣一边为市民递上免费的茶饮,一边介绍该公司瑶红茶的历史。

  “花香浓郁、韵味优雅,难怪当年会享誉英伦,一举夺得巴拿马国际金奖。”接过茶艺师递上的橙红茶汤,细品一口,来自温泉茶花路社区的汪先生由衷赞叹道。他说自己虽是咸宁人,以前对咸宁的茶叶品牌了解却不多,喝茶也以外地知名品牌为主。近年来,通过参加一系列茶叶活动,以及看报、逛茶馆等,汪先生了解到咸宁也有一批着名的茶叶品牌。这些茶不仅品质好,还是能够带出去的文化,自己喝的同时,还会送给外地的亲友品尝。

  据悉,目前,全市茶叶注册商标已达70多个,其中中华老字号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北省着名商标19个,咸宁知名商标22个。通过积极开拓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市场,赤壁砖茶企业在2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销售网点2100多个,让咸宁茶品牌再次享誉世界。

  茶历史正待深挖

  “这块老砖从祖辈流传至今,历史价值远大于茶本身的价值。市博物馆是地方文化的展示窗口,在这里它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让更多人领略到咸宁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非凡魅力。”在当天的活动中,一块从清朝流传至今的“生甡川”砖茶被慎重地摆放进玻璃展台内。同时被收藏的还有羊楼洞茶业、逸思园茶业公司所赠送的茶品,及柏庄茶业所赠送的青砖茶压制模具,市博物馆为三家茶企分别颁发了收藏证书。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杜峰介绍,咸宁茶叶起源甚早,茶叶种植面积极广。历史上,除了知名的羊楼洞茶区,更有通山的杨芳林、咸安的柏墩等茶区,衍生了无数茶事、茶史。这些过往,正待更进一步的挖掘和考证。挖掘茶文化历史,一方面能让市民加深对本土茶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增强茶企的信心、激励产业发展。

  杜峰说:“2012年,我市着手‘万里茶路’申遗事项。通过对全市茶文物资源进行调查整理,我们发现咸宁的茶文化历史价值远远超出了众人的想象。未来,市博物馆还将对咸宁的茶文化历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考证,助推咸宁茶产业的发展。”

2017年6月14日 星期

第07版:茶乡茶香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