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来,我们来刮胡子了,你应一声……”昨日上午10时许,65岁的廖雪宜拿着刮胡刀,轻声呼唤着67岁的植物人老伴余科堂。
似乎听到熟悉的声音,余科堂竟奇迹般地偏了偏头。廖雪宜喜出望外地说,这是老伴成为植物人近两年来,最大的一个进步。为此,她一直坚持细心照顾着他,盼着老伴早日醒来。
曾经她被丈夫宠成了“孩子”
廖雪宜和余科堂祖籍黄冈,现居住在咸安车站路社区廉租房。
昨日上午,记者一走进廖雪宜的家,就闻到一股淡淡香味。廖雪宜家中整洁干净,躺在床上的余科堂仿佛睡着了一样。车站路社区工作人员在一边介绍:“都是廖阿姨照顾得好,让余叔叔享福了。”
“其实,我们家还是我享的福多!”坐在沙发上,廖雪宜陷入了甜蜜的回忆中。
1969年,两人经亲戚介绍相识相知。1970年,余科堂参军后,两人也经常书信往来。1973年,廖雪宜来到咸宁二电机工作。1975年,余科堂请了一个月探亲假来到咸宁,和廖雪宜走入婚姻的殿堂。
1976年,因廖雪宜怀孕,余科堂就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咸宁,随后两人的爱情结晶接踵而至,生下了两个女儿。“老头年轻的时候很疼我,什么事情都依着我。”廖雪宜说,两人在咸宁安家后,经济并不是很宽裕,但是余科堂每次有好菜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廖雪宜和孩子。每次上街,余科堂都舍不得让她提一点东西,家里的大小事都是余科堂包了。在外人看来,廖雪宜是个幸福的女人,被丈夫宠成了“孩子”。
幸福家庭突遭飞来横祸
两人幸福地生活了30多年,廖雪宜期盼着这种幸福长长久久。然而,正当全家沉浸在幸福里时,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扰乱了他们的幸福。余科堂被撞成了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动了开颅手术。
术后,这个身高1.75米,体重170斤的汉子倒下了,什么都不会做的廖雪宜仿佛一夜间都成熟了。“擦身子,洗被子,扶他锻炼。”廖雪宜说,精心照顾了一年后,余科堂会走路了,虽然需要人扶着,但是头脑一直很清晰。
然而余科堂还是没能躲过病魔的侵袭。2015年10月份,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余科堂脑中风了,这次他再也没醒来。“我当时就感觉天塌了,以前病了还有个盼头,这次彻底失望了。”廖雪宜说,好在两个女儿站了出来告诉她,要一起照顾父亲,一起让这个家完整。
柔弱妻子挑大梁悉心照料
“日子总要过,人总要活下去,再苦再累也要使丈夫过得舒适。”廖雪宜无奈而坚强地说。自此,廖雪宜开始每天六点多起床,开始 一天的忙碌。清洗、喂水、喂饭、倒屎倒尿、翻身、按摩……繁杂又有条不紊。这样日复一日,一直度过近两年。
余科堂没有任何知觉,喂饭不能从嘴里喂,只能通过自鼻孔插向胃里的一根胃管灌进去。廖雪宜每天都会煮一锅汤,有时候是骨头汤,有时是鱼汤,汤熬好后,廖雪宜将玉米粉、核桃粉等一些有营养的米饭伴入汤内,调成糊用大号针管吸入再打进胃管,每隔4个小时喂一次。
别看廖雪宜对丈夫这么精心照顾,她对自己可“小气”多了。两人退休工资每月共4000余元,余科堂每个月光药费、尿片费等就需要300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廖雪宜和女儿每天只吃早晚两餐饭,从不吃中饭。“能省点就省点,我们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廖雪宜一有时间,就会坐在丈夫身边帮他捏捏手,揉揉脚,帮着其做运动,还要不断跟他聊天,希望刺激他醒过来。
坚强陪着老伴一直走下去
廖雪宜辛苦地伺候老伴,两个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廖雪宜小女儿是护士学校毕业,原本在温州打工,看见母亲的艰辛后,小女儿毅然辞职回家帮母亲照顾父亲。
“老伴每天需要打营养针、吸痰、做一些护理,都是女儿在做。”廖雪宜说,小女儿为此也没谈朋友,每天都帮助她患病照顾老伴,总是默默地换下脏床单自己去洗,这些都让她很感动。
大女儿虽说已经成家了,但是还是尽可能地贴补娘家。为了怕廖雪宜晚上独自面对父亲伤心,大女儿还特意为两个老人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房间里,让母亲开着电视和父亲“一起看”。
“4月28日是我们老两口结婚42年纪念日了,老头子以前说过等到50年金婚时,就给我买一枚钻戒,我等着他醒来,给我买钻戒。”廖雪宜含着泪说,两口子就该这样扶持下去,只要老伴在,她就幸福,她会一直精心照顾他,让他少遭罪,陪着他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