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虽然《功夫瑜伽》、《乘风破浪》等春节档电影还占有院线的一席之地,但上周票房榜几乎成了进口片的天下:票房前五名分别为《生化危机:终章》、《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刺客信条》、《欢乐好声音》、《爱乐之城》五部进口片。今年奥斯卡颁奖礼大赢家《爱乐之城》上映两周仍有排片,目前票房为2.12亿元人民币,对一部歌舞片来说,成绩也算喜人。
上周最瞩目的电影当属两部游戏改编作品《生化危机:终章》和《刺客信条》。这两部电影选择于同一天(2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题材也类似,但在国内院线的遭遇却大不相同。《生化危机:终章》再次受益于中国影迷的情怀,上映首日即狂揽2.2亿元票房,并以首周总票房6.3亿元、票房占比56%的好成绩,稳居上周票房首位;但到了《刺客信条》,“情怀牌”就失效了,该片完全呈现被碾压的姿态,首周票房仅为1.2亿元。
《生化危机:终章》
连创今年国内多项票房新高
《生化危机:终章》刷新了今年以来进口片在国内的多项纪录:首日票房2.24亿元,成为国内院线进口片首日票房的第三名,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3.99亿元)和《魔兽》(3.02亿元)。该片在欧美的票房表现并不亮眼,仅仅是中国内地的首日票房,就已远超北美区一个月的累计票房2625万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
《生化危机:终章》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票房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来自情怀。自1995年推出游戏、2000年推出首部电影以来,《生化危机》系列已经成为了中国“80后”的集体回忆。如今来到终章,情怀实实在在地转化成票房。
不过,与票房的红火相比,《生化危机:终章》的口碑则呈现观众和专业评分两极分化的现象。猫眼电影上,该片的观众评分高达8.6,专业评分仅为5.2;其烂番茄新鲜度也仅为33%。在国内的影评人看来,《生化危机:终章》的最大问题在于故事情节太过套路,特效也无甚惊喜。电影学博士刘起评价:“《生化危机》系列建构的杀丧尸闯关模式还是有较好的观赏性和感官刺激性……但这种单调的闯关叙事模式一再重复就审美疲劳了。”
《刺客信条》
“法鲨”亲临也救不了票房
相比之下,《刺客信条》就没有《生化危机:终章》那么幸运了。该片的制作成本高达1.25亿美元,2016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但是一个周末仅仅进账1060万美元票房,十分惨淡。《刺客信条》把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男主角“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也尽心尽力到中国宣传,但可惜该片的票房被同日上映的《生化危机》碾压。
上周末上映三天,《刺客信条》票房收1.2亿元,周票房排名第三,比已经上映两周的《极限特工:终极回归》还逊色,看来逆袭的可能性不大。截至发稿前为止,《刺客信条》本周一的票房仅为518万元,颓势明显。据悉除日本还未上映外,该片在全球市场基本已上映完毕,总票房为2.26亿美元。而该片的制片成本高达1.25亿美元,加上宣传费用等等,亏本已是板上钉钉。
《刺客信条》的口碑也不尽如人意。猫眼电影的观众评分和专业评分分别为7.5和5.1,烂番茄新鲜度只有可怜的18%。作为一部游戏改编作品的开篇,不少影评人认为该片还没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语境,观众难以融入到电影的情境中,自然也不会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