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缱绻,岁月流转,2016悄然已至!面对新的一年,大家有各种期待:实现就近入学;考试改革让孩子们学习更轻松;学校教学水平上新台阶……
关键词:就近入学
市民龚先生,有一儿一女,为了孩子能就近上学,前年在天洁国际城买了房。去年9月,时值儿子上一年级,女儿升二年级。按照前年的政策,他的两个孩子上小区附近的市直学校完全没问题。但去年出了新政策,学校只接收中小学起始年级符合条件的新生。“不可能让俩孩子在两个学校上学吧!”这让龚先生很为难。
不仅中小学报名火爆,就连幼儿园报名也跟着紧张起来。
“赶不上今年秋季开学,那我孙女明年秋季能来上学吗?”去年5月12日,王奶奶来到机关幼儿园,被告知孙女年龄不够,加之新生登记人数远远超过招生计划数,当年秋季入学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抢占入园先机,王奶奶当即就给孙女做了2016年秋季的入园登记。
温泉城区内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多、旧城片区陆续进行改造扩容,大量人口涌入市城区,城区内学龄人口急剧增多。但无论是新建住宅小区,还是旧城片区改造,商品房开发商都没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校,致使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十分突出。家长龚先生希望城区根据人口布局建校,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校际均衡发展,让学生上学不再难。
据了解,市区两级政府已同意将岔路口中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对泉塘小学、杨下小学等学校加大投入改造,并考虑师资设备与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共享,促进城区学校均衡发展。
关键词:中考改革
近几年,我市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
2015年取消信息技术科目考试,改为考查,减轻学生负担。比照部、厅有关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中考所有奖励性加分,仅保留身份性质类加分,降低加分分值。取消“三限生”计划,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普通初中学校,更大程度普及优质高中教育。2016年中考科目提前做好调整,地理、生物、地方课程、考查科目以A、B、C、D四个等级记载考察结果,并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前考查完成;体育科目考试30分按50%折算计分。
取消三限生之后,温泉考生有望去咸安上高中。为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省市级示范高中指令性招生计划分配至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比例。
从今年起,面向全市招生的省级示范高中鄂南高中,将拿出部分计划分配至温泉城区各初中学校,并将逐年增加。
关键词:名师名课
2015年11月19日,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汪会敏老师和崇阳大集中学的汪利珍老师在官塘中学分别上了一堂各自的优质课。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的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去年10月份全市初中优质课竞赛中,她们分获初中语文数学科目一等奖。这是去年我市推进的“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之一。
“名师进我们学校讲课,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示范引领把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希望教育部门经常组织这类活动,多多选派高素质的老师下校,促进乡镇学校的进步。”官塘中学陈校长表示,名师下乡,给农村学校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为乡镇中小学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如果说名师下乡讲课推进城乡交流,那么利用网络技术,网上晒优质课,更是一种长效交流机制。根据相关规定,到2017年6月,全市中小学教师100%参加“晒课”。其中,2016年学年度在国家平台上“晒课”的教师数应占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0%,每学年度评选一批“优课”,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优课”评选。
推进“名师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组织全市性的公开课,让全体教师共享优质公开课资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课堂直播的方式,让所有老师共享全市优质教育成果。而“名师共享行动”将名师课堂从线上录播的形式,搬到实实在在的课堂。与线上资源共享形成补充。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全面改薄
12月,记者走进咸安区双溪桥镇担山中学,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整齐的绿化带,漂亮的运动塑胶跑道,标准化的食堂,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学校围墙破裂,砖木腐蚀,房子渗水,操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家长闹心,老师忧心。如今学校功能齐全,教学日益标准化。”该校教务处主任金风雪忆起以往的情景颇有感慨。
去年开始,担山中学依托咸安区“全面改薄”专项资金300多万元,修缮了教学楼,建设了新运动场,学生宿舍装好热水淋浴系统,还设有计算机室、音乐室、舞蹈室、物理实验室等。
“全面改薄,使担山中学的475名农村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的成长乐园。”校长朱祖开说, 现在学校的生源开始回流,去年底学生人数就增加了68人。
2014年以来,全市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规划投资14.84亿。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2014至2015年度批复改薄项目共计733个,全面改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891万元,五年规划完成率为39%。全市绝大部分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全市改薄工作做法在全省2015年全面改薄专题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朱祖开说,学校建设取得了很大改善,但他希望来年,上级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网络校校通
19日,在位于咸安区桂花镇南川村的一个山包上的刘祠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堂气氛可谓是其乐融融。
在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健康歌》欢快的节奏,孩子们有板有眼的唱着歌儿,做起了健康操。学生郑宝妮声音响亮,动作标准,浑身是劲。
学生们不仅能接受本校老师利用现代信息设备进行的授课,还能享受结对帮扶学校——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优秀教师的同步授课。
该校校长黄松波认为,信息化的推进,让学校教学从“闭塞式”转为“开放式”,从“农耕时代”跨越进“互联网时代”,让乡村孩子真正享受到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在咸安区,像刘祠小学这样通过信息化实现华丽转身的教学点还有17个,农村孩子与城市学生同上一堂课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2015年“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在全市推广,完成全市万兆教育专网建设任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同时启动智慧校园网建设试点,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
今年市教育云网络中心将完成三期工程建设,将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服务云模式。“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6年所有教师和初中80%以上学生和有条件的小学生50%都拥将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
(记者 熊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