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
难忘白水萝卜
陈亚平 作者单位:咸安区联合治超办

  高桥镇是我工作时间最久的一个地方,整整呆了六年。住在单位分的四合院里,住得十分宽敞,父母健在,女儿刚出世,活泼可喜,妻在一个门店上班,下班之余还可种点小菜。此地山清水秀,宅心仁厚,窃以为,那是我工作以来最漫长最清纯的时光。

  记忆中最艰难的时光,当属1998年冬天。先是一场洪水灾害冲垮了当地河堤,纸厂关停,许多企业倒闭,以基金会为代表的金融风波爆发。那一年,我正负责这一“烂摊”。每天面对欲哭无门的储户和杳无信讯的债主,我的心情降到了冰点。

  年终将至,一家老小愁米下锅,没什么着落。老百姓这厢更是难过:卖鸡蛋攒点钱存进来,本指望再生个鸡娃,不成想鸡飞蛋打。每每看到那步履蹒跚来办公楼打探消息的乡亲,就想起同样抱着希望和期待的回到原乡基金会收账的老父老母,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但日子总得过。那一年,我下狠心清收,不知得罪了多少人。追债之狠,远近闻名:比欠自己的钱催要得还急,要得还狠。饶是如此,仍无法兑付,怎么办?

  我和同事们商量后决定,把数额小的散户先化解,缩小影响面。中大户视具体情况分期分批解决。情况虽然缓解许多,仍有人不依不饶,甚至扬言要到办公楼过年……

  那年腊月二十以后,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向上级求援,争取周转资金“应急”;二是带按比例兑付的资金,上门走访基金会储户,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那个冬天,我以五十斤为一袋,送了五百斤萝卜出去,争取回近十万元支持资金。那个冬天,我走访储户近二十户,“回收”储户用以表达谢意的干萝卜近百斤。在惊涛骇浪中,萝卜们陪同我竟然过了个“暖冬”。

  这萝卜,便是高桥白水萝卜。起自高桥河两岸沙土地,跟这里人一般朴实敦厚。

  个头大的,可达十多斤;皮白,洗净后光亮照人;水足,打半锅水可煮出一大锅来;甘甜,尤其是晒干生煨汤十分诱人。每年秋冬,曾经的同事都会给我捎些过来,或干或湿,都透着浓郁的淳朴。

  后来我鼓励利民合作社的同事李建军注册商标,做有机食品认证,建加工厂,打入超市……拟将这一区域品牌推向市场。

  前些时,一则“百万萝卜滞销”的消息,再次拨动我的心弦,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趁着工作之余,我约上几个好友,专程赶到高桥,一人扛了几袋白水萝卜回来。

  仍是一袋五十斤,扎扎实实。分了部分给左邻右舍,送了些到福利院。大家口碑相传、分享本地“冬参”的美味。代表的是一份牵挂,一份念想,一份亲情。

  晒萝片,腌萝卜皮,煨萝卜汤……回味的是那份清纯、难忘的时光,念念不忘,久久不绝。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

第10版:花海泉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