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咸宁市实验小学 谢军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求灵动的诗意美的教学艺术,不仅要拥有灵性的教学创造,更需要养成灵性的教学素养,激活灵敏的教学情感,进而形成灵通的教学魅力。

  新课程改革鼓励去寻求接近本质的途径,教师也因而形成自己灵气潇洒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诗意的慧眼。文本作为师生之间对话的凭借,洋溢着浓浓诗意的篇章比比皆是,诗歌、散文自不必说,一些故事性较强的作品也闪烁着人性美、诗意美的光辉,感人肺腑。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前潜心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挖掘文字背后的诗意,才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的感受,领略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关键词:画面的美表达的美诗情画意的美

  一、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画面的美

 情境导入是一种美丽的“陷阱”,其目的在于通过创设的情境营造一种师生融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亢奋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这个问题特定的氛围中去体验文本的人文精神,欣赏和学习作家的文笔和技巧。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其中,教师责无旁贷。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入诗歌散文的优美意境,给他们以感染与熏陶,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这样,学生的情感必然会发生奇妙而深刻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音乐渲染、图片展示、语言描述、课件播放……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大自然,在美丽的风景中聆听教诲,这是何等的惬意!总之,教师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净化其心灵的目的。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作者用轻快的笔调,优美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把鸟的天堂写活了。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力求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开始产生研究探索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说说都到那些地方去游览过?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我说:“同学们,我们曾经游览过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大家跟随老师一同去欣赏一下榕树的风光,那里是鸟的天堂。”我把学生引进一种美的境界中,使学生有一种迫切想了解大榕树到底美不美?美在哪里?于是,我就让学生打开课本去自由朗读课文。请你用:“太”或“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会说:“鸟的天堂真是太美了。”有的会说:“鸟的天堂真是太神奇了。”等,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美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探索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做好了铺垫。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者。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语文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二、用情感来调控课堂,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美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其语言应力求准确、规范,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切忌干巴乏味,否则学生会感到索然无趣,更谈不上诗意了。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鲜活灵动的语言。其次在表达形式上作必要的艺术处理,使之达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效果,这样的语言必然能打动人心、滋润学生的心灵,必然能在对话中激发出学生情感、智慧、诗意的火花。我想,把课文作为一个载体,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诗意盎然,令人回味无穷呢?

  《新课标》提倡“师生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说要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平等对话,共同发现问题来探究,发现亮点来欣赏。那么,对话过程应该用情感为纽带来带动。对此《文心雕龙》中早有论述:“情动而辞发”、“报文以入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三、教师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的美

  简单地说,语文包含语言、文学两个方面,“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课堂上的优美语言能体现其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学生欣赏佩服,自然就会模仿。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营造课堂的人文氛围,给学生美的感受。

  于漪说过:如果将一位语文教师一堂课的语言记录下来,应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当然,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多用几个美词,多说几个成语就是语言美了。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语文学科进行美育,“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另搞一套,而是要紧扣语文学科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由此可知,语文课的教学语言,不能脱离课本滥用辞藻,要力求用精练、简洁、优美的语言导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学生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感受作品的人文精神,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又如我执教《触摸春天》一课,一上课我就想把学生引入一种讲情画意的美之中,于是我就问:“大家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春天,去欣赏以下奏的美丽景色吧。”老师的话会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本,走进春天。进而我对学生说:“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春天是美丽的,我们用心地感悟春天,用眼睛观察着春天,那么盲童安静也很喜欢春天,她在春天创造了那些奇迹呢?”学生便在老师诗意的语言中兴趣盎然地研究起文本,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就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一种诗情画意之中,达到了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课堂也达到高效。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

第06版:城事扫描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