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是孝道?子女赡养父母,是孝顺;晚辈尊敬长辈,也是一种孝顺……上周六上午,在本报举办的进社区传承孝道、传递爱心活动现场,社区居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孝道”的含义。
在爱心企业帅印山人文纪念公园的号召下,参与市民很多,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有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也有正在上学的孩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养大成人,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老去。
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无言的付出;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
逢年过节,带着一家人和父母团聚,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就是最好的孝心。这就是不少年轻人眼中的孝顺。
在活动现场,社区居民李才文说,最好的孝心,就是常回家看看。今年51岁的李才文在咸宁工作多年,老家在黄冈红安县,因为工作原因,一年难得回一次家,今年8月,母亲的突然离世,让他深感亏欠。
“孝道更多层面的体现在精神方面,而不是物质上。”李才文说,自己做父亲后,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也更能体会到孝心的重要性。作为儿女就应该常回家看看,父母最需要的也是子女的关心和陪伴。
“孝顺就是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父母在世的时候,就是要好好孝顺他们,他们养育我们不容易,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想尽孝也没有机会。”谈及孝道,来自温泉办事处希望桥社区的秦胜念难以掩饰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55岁的秦胜念是一名建筑工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后,靠收废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5年前,他的父亲去世,虽然他还有哥哥姐姐,但他怕母亲一个人生活艰苦,便把母亲从农村接到城里,一家人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
3年前,秦胜念的母亲不幸去世了,这让他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秦胜念说,孝在他的心中,就是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不要等到父母离世了,子女想孝顺也没有机会,而造成遗憾。
“孝顺就是让父母身体健康”
当日上午8点多,义诊的桌子刚刚摆好,来自三元社区的陈爹爹就挽起袖子,让医生给他量血压。在陈爹爹身后,紧跟着的是他的女儿和孙子阳阳。医生告诉陈爹爹,他的血压有点高时,一旁的阳阳着急了,连声嚷嚷道:“我爷爷平时身体很好的,血压怎么会高呢。”
得知结果后,陈女士也赶紧询问父亲有没有不舒服。陈女士说,由于父母年事已高,她们家兄妹几个,工作都忙,但兄妹轮都会流去陪父母,每年都会定期带父母去体检。父母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对于子女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孝顺。
受到长辈们的影响,11岁的阳阳对爷爷也是特别的孝顺。在活动现场,阳阳寸步不离地跟着爷爷,帮爷爷拿衣服、帽子,递水……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晚辈们如此的贴心,陈爹爹也是乐得合不拢嘴。
“子女幸福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不论在年轻人心目中,对父母的孝顺有千百种答案,但是在老年人眼中,子女对他们的孝顺只有一种。
虽然行走不便,但是78岁的潘清英老人也来参加了爱心活动。老人育有2子一女,都已成家立业。
“孩子们经常说,要把我接过去一起住,我都拒绝了。”说起孝道,老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她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时间都不一样,住在一起不方便。为了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她选择独自居住。她现在身体好,能吃能喝,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她就开心。
“作为父母,儿女们生活平安幸福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心。”65岁的彭爱珍说,天底下的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生活得幸福美满。
彭爱珍婆婆有三个孩子,一个在武汉工作,一个在广州工作,她和小儿子生活在咸宁。4年前,她的老伴患病去世,这让她更加懂得珍惜生活。虽然她已经65岁,但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她还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
彭婆婆说,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每年过年才回家一次,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儿女不孝顺。儿女们长大了,有自己的事业、工作和家庭,只要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生活幸福,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