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三伏天,人们如果不注意防暑、消暑,很容易就“中”了这个暑。特别是对于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如果不小心中暑了,人们该如何处理呢?记者请教了医生。
误区1:中暑后应大量饮水
“汗流不止,感觉身体的水分都被汗液带走了,中暑症状越来越严重。”市民陈小姐表示,只能不断的大量喝水,感觉才能补充回身体中的水分。
“中暑的人,最好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吕平表示,有些人中暑后,就狂喝水,这样不但不能减轻中暑症状,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误区2:吃生冷瓜果能解暑
19岁的晶晶近日出现了中暑症状,家人为她消暑的办法是,多吃各种蔬菜瓜果。
“大多容易中暑的人都是属于脾胃虚弱的体质,所以在中暑后的饮食要特别注意。”吕平说道,像晶晶这样的情况,并不适合吃太多生冷的瓜果。因为,大量的吃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误区3:中暑过后要进补
中暑过后,人都会感觉乏力,没精神,认为要多吃点东西,补补身体才能恢复身体原本状态。
其实不然,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误区4:中暑后饮食无禁忌
相信大多人都知道,中暑后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但是,有些人则会误以为只能吃素菜。吕平建议,中暑的人也要适当的吃些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另外,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黄珊 焦永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