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
回乡创业走上养鸡致富路
□记者陈志茹通讯员吴剑李维

  “生活就是奋斗,唯有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身残志坚的创业青年大学生廖建勇,三年前放弃在外拼搏的机会,回到家乡咸安区桂花镇搞生态养鸡厂,创业中廖建勇始终保持着一颗充满阳光、不屈不挠的心,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身残志坚

  今年31岁的廖建勇,出生在咸安区桂花镇一户农民家庭,父母都在家务农。八岁时因车祸导致左脚残疾,从此双腿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在读大学时,只要问一下“廖建勇”这个名字,大家没有不认识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拄着单拐的廖建勇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进入大学后不仅不拖累同学,还争着帮助别人。

  十多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大体是一帆风顺,他生活基本能自理,自己感觉与同龄同学无异,在某些方面得到亲人,师长,同学,朋友的格外关照而享受到更多方便。只是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不能跑,不能爬树,不能参加体育课,才让他开始焦虑。身体上的缺陷让他十分敏感,于是他刻苦学习,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他的心灵渐渐变得坚强、乐观、自信,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就学会了洗衣,学会了自己料理生活。

  大学生活四年是个转折点,除了面临更多佼佼者的竞争压力,以前封闭平静的心态不断受到冲击,于是他更加努力学习,以考取各种技能证书来填补自己的空虚,争取各种勤工俭学机会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历,大学四年,廖建勇成绩优异、品学兼优。

  艰苦创业

  一晃眼进入社会,和周围人一样赶过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一样受过不少打击,打过工,在环保行业做过招商,三年的上班生活让廖建勇学到不少东西,但他还是觉得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不适合他,令他找不到成就感和归宿感。

  就在廖建勇难下决心的时候,偶然一次上网,他浏览到温氏养鸡的养殖项目,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眼前条件再好,也始终是为别人打工赚钱。我还年轻,人生不应该就这样平淡地度过,我要为将来而奋斗、拼搏。”想到这里,廖建勇果断上交了辞职报告,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后,廖建勇参加了咸安区就业局组织的创业培训课程,确定了生态养鸡创业项目。随后,他又五上温氏,三下武汉、长沙等地,实地观察学习生态养鸡技术,同时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制作出了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2010年底,廖建勇投入10余万元在桂花镇苏家纺村成立生态养鸡厂,开始了创业之路。

  事业有成

  与一般养鸡户不同的是,他养鸡的过程中,总是不断摸索,同时向专家和当地的群众学习,既掌握科学养鸡方法,也熟悉农村土方法治病。

  养鸡最怕的就是禽流感。前年的禽流感让众多养鸡户仿惶不安,担心受怕。廖建勇也不例外,每天他都关注着中央新闻,就是吃饭的时也端着饭碗,坐在电视机前,了解最新的疫情动态,情况最严重时,几乎几天几夜不合眼守在鸡厂,既担心种鸡场在劫难逃,更关心其他养禽户的安全,人一下子瘦了十几斤。

  由于生态鸡肉质好、营养高,主要销往全市各宾馆酒楼及农贸市场,每只价格在100元左右,收益可观。虽然初战告捷,但廖建勇并不满足,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养殖场,他又购进了孵化机、发电机等设备,探索养殖孵化一条龙道路。经过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摸索,终于在第五批实验过程中,小鸡的出壳率及成活率提高到了95%。

  在发展养殖场过程中,廖建勇不忘回报社会,经常有附近的群众来询问养鸡技术,廖建勇更是热情接待和传授技术知识,还经常去农户家免费指导,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

  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和专家的帮助下,廖建勇的养鸡事业发展很快。2013年养鸡获利6万余元;2014年保守预计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我计划今年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把养殖规模扩大至周边,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搞绿色养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做大做强桂花镇绿色生态鸡品牌。”廖建勇对养鸡业信心满满。

2014年7月8日 星期

第08版:财经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