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去年才退休的郭老师变得分外忙碌起来。
郭老师以前在重点中学带过好几期毕业班。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他很清楚一场高考对于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为了让这几栋宿舍楼的考生考好,他挨家挨户地“拜访”有关家庭,把考生的姓名、报考的类别、所在的考场等情况登记造册。摸底后才知道,包括我女儿在内,这里共有八名考生,将分在三个考点。
他把我们集中起来,先对考生进行心理咨询,用轻松的话题缓解他们临考前的紧张情绪,向他们传授考试中抓分的“秘笈”。还根据考场的情况,把家长分为三个送考小组,自任总指挥,我被指定为第一组长。接着,郭老师宣布其手机当“陪考热线”,如遇突发情况,就打电话,由他亲自来化解。
为了把后勤工作做得好上加好,郭老师还在小区里贴出告示,招募陪考的志愿者。有此经历的家长响应者众。有人准备向单位借面包车,请假专门接送考生;还有人准备在那两天义务做冰镇绿豆汤,为考生防暑降温。我家楼上给私企老板开车的小李,征得老总同意后,打算正式考试的那几天把小车腾出来,作为郭老师去往各考场“巡视”的专车。
经过郭老师的周密部署,万事俱备,只待东风。只要高考的发令枪一响,我们将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分赴各考点。
有人问起郭老师组织“陪考团”的初衷,他呵呵一乐,说,以前带班习惯了,每到这个时候精神特别亢奋。把他多年从教的经验施惠于民,可以大大提高社区高考的整体战斗力。如果此次赴考的孩子都能顺利过关,说明他这把“老高考”的宝刀仍未老,也算他对建设和谐社区出了点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