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
保障,莫把公平丢了
于静

  祖籍安徽合肥的诗人梁小斌,上世纪80年代以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一炮打响,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与获得的名气相比,梁小斌的经济情况却不成比例的窘迫,他没有社保、医保等基本保障,住院不能报销,多年来他一直对“体制内保障”充满向往。了解到梁小斌的情况后,合肥有关部门表示近日将进京与他协商解决保障缺失等问题。(11月20日《安徽商报》)

  作为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在诗坛有很高的知名度。谁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名人,今年11月份突发脑梗住院,却因为没有社保和医保难以承受高昂的医药费。

  幸运的是,他还有一个着名诗人的身份,这才有了家乡父母官不远千里上门为其解决“保障缺失”问题的佳话。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诗人梁小斌一样,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解决保障缺失的问题。很多人其实一直过着保障缺失的生活,这些人既非名人,又不是有钱人,他们害怕生病,因为住院没地报销,一病很可能“回到解放前”;他们害怕老去,因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可见,保障缺失不是诗人一己之痛,获得“体制内保障”亦不是梁小斌一人之向往。面对这个庞大的群体,社会保障当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谁取得的成就高,谁的社会影响力大,就先解决谁的问题,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则冷眼旁观,不予理睬。这种“看人下菜碟儿”的做法只会让广大保障缺失者痛上加痛,也有违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社会发展到今天,取得现在的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奋斗努力的结果,理应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不能落下一个人,冷落了任何一个人。不管是诗人,还是工人、名人,或是普通百姓,都应该享受到“体制内保障”,没有先后顺序,不分高低贵贱,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

第05版:热点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