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
丰富的林地资源引来全国关注目光
全省首个碳排放交易试点落户通山

  本报讯 (记者 刘会文 通讯员 刘会林) 11月11日,湖北省碳排放交易中心董事长与通山县政府领导在通山政府大楼共同为碳排放交易试点县揭牌,标志着全省首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区正式落户通山,成为全国碳交易领域的开路先锋。

  什么是碳排放交易?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也就是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ERPAs),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简言之,就是企业被限定排放额后,如果要多排放,就需要购买额度。如果排放的二氧化碳少于计划,那么企业剩下的排放额度也可以出售。

  一旦启动碳排放交易,减排将给通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假设每单位自愿减排量的价格是40元,仅森林碳汇一项,该县每年的收入就可达到680万元。此外,沼气项目也将拥有360万元收入,每户每年平均可增收160元。

  为什么落户通山?省碳排放交易中心负责人称,因为通山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有丰富的沼气体系以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通山现有国有林场14个,占全县国土面积9.5%,林场温室气体年减排量约为17万吨。这些都是碳交易市场中的有效资源。

  这位负责人还说,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决定在通山开展碳交易试点,是构建全省碳交易市场的一种积极探索,肩负着在湖北碳金融体系形成过程中先行先试的重任。

  另悉,此前,通过碳交易所平台,我省已有两家企业以20元/吨的价格购买到自愿碳减排指标2万吨,成交额40万元。说到底,花钱买碳排放量,就是逼着企业想办法减排,长此以往,让整个社会将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

第06版:县域采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