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伟夫 通讯员 程仁)国庆前后,对晚稻生产有极大威胁的第五代稻飞虱进入繁殖高峰期。市植保部门提醒,农业部门应及时监测第五代稻飞虱发生情况并加强病虫防控工作。
稻飞虱,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我市中稻和晚稻混栽面积大,随着中稻的收割,中稻田稻飞虱迁入附近晚稻田集中为害。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晚稻的产量。
9月17-22日,据全市农业植保部门调查,晚稻田稻飞虱平均每亩虫量为650头,最高虫量为5500头,超过防治标准1000头的田块占20%以上。近期温度和湿度适宜,昼夜温差大,对稻飞虱的繁殖特别有利。同时,外地稻飞虱回迁我市,稻飞虱虫量会急剧增加。
近日,市植保站发出了第五代稻飞虱发生防治预报,要求在防治适期(9月26日——10月14日),对于所有晚稻达标田块应使用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进行一遍防治,重发田块应在防治适期内间隔七天进行第二次防治,以确保有效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