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 星期
波士顿爆炸事件暴露美国反恐新困局

  美国经历了“9·11”事件以来发生在本土的又一次严重袭击事件。埋藏在美国社会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判断凶手为时尚早

  在爆炸事件发生后,如何定性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人们注意到,在白宫的相关表态中并没有出现“恐怖袭击”的字眼。但除马拉松比赛终点外,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也出现轻微爆炸事件,另外,警方还拆除了5个未引爆的爆炸装置。因此,基本可以肯定,这起事件并不是意外。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5日晚表示,要让制造这起袭击事件的凶手“体会到正义的力量”,但并未提出明确指向。而白宫一名匿名官员则表示,这起事件是“恐怖行为”。

  在爆炸发生后,有相关调查人员表示,这起袭击事件“或多或少与伊斯兰极端组织有关”。他们认为,这起袭击事件带有以往伊斯兰极端组织发动袭击的特征,例如选择人群密集的大型活动时间发动袭击以求造成大规模伤亡等。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反恐官员表示,这次袭击并不完全带有恐怖袭击的“标签”。这名官员认为,此次袭击事件中使用的爆炸装置相当简陋,如果与恐怖组织有关,爆炸装置应该会有更大的杀伤力。另外也有分析指出,这次爆炸选取的地点并不是像时报广场这样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也不是军事设施。他认为,这起袭击事件“更带有国内组织的特征”。

  这一说法可能让猜测凶手变得难上加难。4月15日是马萨诸塞州的“爱国日”,反政府分子可能趁火打劫;近日也是美国的报税日,反对税收改革的极端分子可能因不满而发动袭击;而加强枪支管理法案也可能刺激极端分子的情绪。这名官员表示,在目前这一阶段,要判断凶手为时尚早。

  反恐面临新困局

  尽管凶手尚未确定,但和以往在遭遇袭击后立即与恐怖组织联系起来的情况相比,现在的美国人在遇到安全挑战时显得“茫然”。

  美国许多智库此前指出,由于美国的反恐战争,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发生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但由于极端思想的传播,出自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事件正呈现增多的趋势。防范这种“堡垒从内部攻破”的情况,比起打击来自外国的恐怖分子来难上加难。

  除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响外,美国国内政治中产生的极端势力也有增无减。美国西点军校反恐中心的一份报告称,从美国政治中生发出的“极右翼势力和自行界定的极端势力”正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南方贫困法律中心”上月发布的监控结果表明,2012年美国国内极端思潮组织比4年前增长了7倍多(81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该组织预计,由于美国有望出台控枪法案,一些致力于维护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爱国者组织”有制造暴力事件的可能性。

  《华盛顿邮报》16日刊登文章称,波士顿爆炸事件“提醒人们挫败袭击阴谋的难度”,文章称,尽管美国情报部门经过大量工作挫败了2009年“内裤炸弹”炸机未遂事件、2010年时报广场爆炸阴谋,但其中也不乏运气的成分。由于袭击的缘由越来越多样化,波士顿爆炸事件很可能开启一个美国国家安全防卫的新时代,从各个方面影响美国人的生活。(据《中国青年报》)

2013年4月20日 星期

第06版:新闻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