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务车采购改革的话题持续升温,中央已先后出台一些有利于自主品牌的采购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否提振自主品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利好对自主品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自主品牌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依赖政策,还应不断提升自我寻求突破。
全国多地出台公车采购规定
记者在网上查询得知,对于公车采购国产化,国家相关部门早有规定。201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要求公务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即著名的“双18规定”,这被认为是对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一个极大利好。
2012年2月,工信部又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目录只包括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外资、合资品牌一律出局。
甘肃、宁夏、新疆、湖南、安徽等省(区)也相继出台公车采购规定,要求领导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去年12月26日,湖南省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湘九条”,“公车采购国产化”赫然在列。同样的规定也出现在甘肃省委常委会通过的十项规定中:“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多数人认为对自主品牌提振有限
公车国产化能否成为自主品牌的一剂“强心针”?对此,人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有80%的受访者表示,在自己所见过的公车中,合资品牌更多,60%的人认为公车国产化实行有困难。“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晚,底子薄,在市场上留下了品质不佳的口碑,挫伤了部分消费者的热情,这为自主品牌汽车在公务采购领域的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市民刘先生说。
“以前在单位当司机时自己从没开过国产车,一般都是合资品牌车辆。”一位市民说。记者在城区多个路段观察发现,无论是停在停车位上还是正在行驶的公车,数量最多的是德系、日系和法系的合资品牌车辆,国产自主品牌车辆很难见到。
也有不少人看好公车国产化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市民曾先生对公车采购国产化表示看好。他说,在德国、法国、韩国等多个汽车行业发达国家,很难看到除了自主品牌以外的公务车。这些国家汽车产业并非一开始就有很好的质量和口碑,能有今天的成绩,与该行业发展初期,官民的共同支持有着必然联系。
自主品牌车企应自立自强
“公车采购国产化对自主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务车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行驶里程较长,这就要求了准备进入公务车市场的自主品牌车型应具有良好的质量,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公车采购国产化后也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民黄先生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于分割公车市场的定位不足。如当下公车采购的自主品牌汽车类型不丰富,中高端车型的定位与市场拓展并不成功等。所以说,想要抓住公车采购国产化这个机遇,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比起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来说,公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自主品牌更应抓住家用车消费市场。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似乎更青睐合资车。虽然价格方面是目前双方竞争的核心因素,但品牌与技术的影响因素,正在迅速升温。因此,自主品牌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赖政策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