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
人类历史上三次大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说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2千5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一个月后竟达8000人。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据《传染病信息》)

2013年3月23日 星期

第18版:特别揭秘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