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
华西村是否值得效仿?

  华西村确是奇迹,但奇迹也意味着难以效仿

  据统计,公社摘牌后,在1985年全国近95万个行政村中,99%以上的农民选择了退出生产型公社,但今天仍有约7000个村被认为保留了生产型公社。

  一般而言,其一,生产型公社对人的束缚多,有违人的天性,所以这种公社解体是趋势,保留是偶然;其二,生产型公社在市场经济中不容易成功。而华西村能保持集体凝聚力,把集体延续至今,已是小概率的事情。能以村集体经营的方式取得巨大成功,更是只有华西村一家,这的确是奇迹。

  这种奇迹,实际上是各种机缘巧合促成的,比如出了吴仁宝这样一位罕见的“能人”。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效仿华西村,而在于能不能效仿——只有可以成为常态的模式才能效仿,奇迹是难以效仿的。

  华西村传奇还能持续多久?

  2011年,华西村迎来50岁生日,由于盖了328米的豪华大楼、造了一吨重的金牛,这座名满世界的天下第一村再次以它的富有轰动全球,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42年来华西历任村干部的名单中,华西村最高掌权者始终是吴仁宝。有研究者统计指出,吴仁宝4个儿子可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资金总量的90.7%(据《北京青年报》2003年7月17日)。从党内职务来看,华西村党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据2003年7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吴仁宝曾经说,“如果我吴仁宝搞个体,华西这些财富就是我一家的了。”但是,华西并没有走上这条路,他们现在还在坚持集体主义道路。记者曾和吴仁宝及其儿子辈、孙子辈的人交流,感受到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与很多现代市民不同的是,他们头脑里集体不散的意识非常强烈。

  学者指出,吴仁宝之所以能在华西屹立50年不倒,关键在于“两头保持一致”:对底下,一定满足他们(的需求),不断地满足他们,总是比外面超前;对上面,他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随着吴仁宝的去世,人们也自然会担心,以家族掌控的集体,能否不朽?吴仁宝作为华西村的精神和物质领袖能否不朽?他的后来者能否顺当地安排吴仁宝留下来的政治、经济乃至道德遗产?这一传奇还能持续多久?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网,中新网)

2013年3月23日 星期

第06版:新闻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