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 星期
“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吴仁宝辞世
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2005年,吴仁宝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上世纪末,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个不停地引起中国农民兴趣的“共同富裕”神话,正是由于吴仁宝近50年的直接领导而实现的。

  为了得到吴仁宝的指导,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到2006年,华西村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扩展到3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5万人口。2012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

  有人说,一直对生活充满着自信和希望的吴仁宝就像一台“播种机”,他渴望着把“共同富裕”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在他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援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建了一个“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又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脱贫致富。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来华西村交流、学习。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村帮村,户帮户,最终实现全国富!”

  近十年,几乎每天,吴仁宝都在华西村为前来旅游、参观和学习的人介绍华西村发展历程和他个人的思想,受到明星一般的追捧。他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痛,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无论何时,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他出版了《吴仁宝文集》《吴仁宝箴言》《社会主义富华西——吴仁宝宣讲报告集萃》等著作。为此,吴仁宝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和“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

  一些听了吴仁宝报告的中国游客说:“我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有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甚至表示:“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想要。”

  作为中国著名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吴仁宝分别是3届全国人大代表、3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中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并被列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吴仁宝的传奇人生,使他先后成为电视剧《华西村的故事》、电影《吴仁宝》的主人公,并于2005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据新华网)

  吴仁宝简介

  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曾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党委、村委、企业集团总办公室主任。

  他在5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独具特色的“华西之路”,把华西村建成了“天下第一村”。最近,他又提出了“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新目标。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的名言是“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5000多万元,但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如今,老百姓都住上了高楼别墅,他还住在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两次)、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中国经营大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江苏省廉政代表等奖励。

  (资料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供)

  吴仁宝语录

  ●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

  ●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

  ●如何把老百姓积极性调动起来,关键要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如果你对老百姓只让他建,没有享,那就没有积极性。

  ●我们华西人既不埋怨上一代,也不光靠下一代,我们要相信下一代,一定能一代胜一代,但主要责任在我们这一代。

  (据华阴日报)

  他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吴仁宝是江苏省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党代会代表。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农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到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他也被人们誉为“农民思想家”“中国农民第一人”。

  吴仁宝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才有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有个“土标准”:社会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触可及的,是让人民真正幸福。

  实事求是开创“华西村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经历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吴仁宝认为,中央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在那些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必要的;而华西村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经十分壮大,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为什么一定要分呢?

  吴仁宝说:“华西村当时的头等任务是要更大力度地发展集体经济,让大伙儿的生活更加富裕、共同富裕!”华西村没有分,它实事求是地坚持了自己的路子。20年之后,它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后盾,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 “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民。

  吴仁宝建议将周边村与华西村联合建立大华西村的想法不但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赞赏和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举双手拥护。从2001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村子以百分之百的签字同意率先后并入华西。到2004年,华西已由原来的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扩展到方圆30多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人口3.5万人。如今走进大华西,人们看到的完全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观景象: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别墅是“天堂”。

  他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播种机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华西人时刻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吴仁宝认为,“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是华西人的立业之根、创业之本、兴业之宝,“精神文明”是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保证。

  吴仁宝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播种机,他渴望着把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播撒到更广大的土地。他曾先后出省建立了“黑龙江华西村”和“宁夏华西村”,这两个村的村民收入翻了四番。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份举办100多期培训班,智力扶贫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举办交流学习班,分期分批,总期5年。学习交流的目的,他概括了一句话:“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

  在华西村口的一块大牌子上,写着吴仁宝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一生中可能不会实现,但我们一生中可以去实践。”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吴仁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据新华网)

2013年3月19日 星期

第21版:焦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